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氣候變化,河西走廊農民怎麼種莊稼

  • 發佈時間:2014-09-28 01: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氣候變化離我們到底有多近?9月12日至18日,記者隨“絲綢之路的氣候變遷”考察團採訪時發現,氣候變化對於河西走廊的農民而言,種莊稼越來越難。

  種植結構需調整

  氣候變暖對河西走廊地區不同的農作物産生了迥然不同的影響。這就使農民不得不對原來的種植結構進行調整。

  河西走廊是我國春小麥的主産區之一,但是氣候的變化讓這個地區越來越不適宜種植春小麥。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乾旱所)所長王潤元告訴記者,近30年的數據表明,隨著氣候的變暖,河西走廊地區春小麥的種植開始向北、向高海拔地區逐漸擴展。因此春小麥在河西走廊地區的可種植面積有所擴大,但是氣溫的緩慢攀升使春小麥生長期縮短,單産量呈下降趨勢,春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也有所下降。

  與此相反的是,冬小麥在甘肅地區更加適宜種植了,因為冬季溫度的升高讓小麥越冬成為可能。由於冬小麥産量更高,農民更願意種植冬小麥,因此近年來甘肅地區春小麥的種植面積呈縮小趨勢,而冬小麥的種植面積則逐年增加。

  春小麥與冬小麥在河西走廊地區的此消彼長只是一個縮影。王潤元介紹,在整個河西走廊地區,氣候變化使熱量需求高的棉花、葡萄等喜溫作物生長期延長、産量提高,種植面積也有所擴大;而熱量需求低的馬鈴薯等喜涼作物則受到了不利影響。

  看種植成本和效益

  “農作物結構的調整最終是人作出的,這和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王潤元説,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結構調整之間還有人的因素在起作用。

  “氣候變化是農作物結構調整的基礎條件。”王潤元舉例説,有些果樹在河西走廊地區不能越冬,農民要種的話需要在冬天採取保溫措施,這就增加了種植的成本。氣候變暖以後,在一些海拔低的地方,這些果樹不需要採取保溫措施就可以越冬了,農民種植這種果樹的成本降低,這就有利於農民種植這種果樹。

  “氣候條件達到了,説明這個地區可以種植某種作物了,但是最終是否進行調整,還是得看農業的機制和效益。”王潤元總結道。

  這一點在河西走廊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王潤元介紹,棉花、葡萄等作物在氣候變暖後産量提高,而且作為經濟作物,它們的收益又比較好,所以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節水農業更加緊迫

  受氣候變化影響,河西走廊地區的農業生産技術也發生了改變。復種技術的廣泛採用便是其一。王潤元告訴記者,氣候變暖後農作物生長速度加快,與此同時河西走廊地區的秋季有所延長,這樣農民在收了小麥或者玉米之後,可以復種小油菜等作物以增加種植收益。

  不過總體而言,在乾旱少雨的河西走廊地區,氣候變暖讓發展節水農業變得更加緊迫。王潤元介紹,受氣候變化影響,河西走廊地區的乾旱災害呈加重趨勢。蘭州乾旱所的研究顯示,近年來,河西走廊地區乾旱頻率稍微減少,但是乾旱的強度、影響的範圍以及對農業造成的損失卻顯著增加。

  “河西走廊地區主要是乾旱區,氣候變化後最大的問題還是水資源不夠。”王潤元説,農作物的種植方式、栽培方式和種植制度方面肯定要圍繞節水展開。

  王潤元告訴記者,河西走廊地區節水灌溉發展比較快,之前發展噴灌技術,現在滴灌技術也得到推廣,而且由地表滴灌發展為地下滴灌。此外,地膜覆蓋和雙壟溝技術也得到大範圍應用。王潤元介紹,在半乾旱區,雙壟溝可以把地表降水集中起來,以減少地表水分的流失或蒸發。

  “這是人對氣候變化的應對,人也在自覺地適應氣候變化。”王潤元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