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北“削鋼”:工信部提出每年關1000萬噸鐵産能

  • 發佈時間:2014-09-27 11:1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索寒雪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河北“削鋼”:工信部提出每年關1000萬噸鐵産能

  鋼鐵行業上下游“壓力山大”。

  “現在港口積壓了一億多噸的進口鐵礦石。”近日,鐵礦石貿易商尚經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鐵礦石“壓港”形勢不容樂觀。

  進口鐵礦石價格也跌至成本價附近。數據顯示,目前,進口鐵礦石(粉礦)到岸價格已在80美元/噸左右,而2013年8月末的到岸價格還是135.51美元/噸。

  鋼鐵行業的産能過剩不僅影響了鐵礦石進出口的表現,給本行業帶來壓縮産能的巨大壓力,也讓煤炭行業找不到更多銷路,波及到了煤炭行業的表現。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持續33個月達到3億噸以上;其中,煤炭企業庫存10100萬噸,同比增加1500萬噸,增長17%;重點發電企業存煤7953萬噸,同比增加1605萬噸,增長25.3%。

  業內人士表示,重點電廠庫存增幅25.3%,“這個量非常大,增長了近四分之一。”

  “現在,做煤炭和鐵礦石貿易商有點‘靠天吃飯’的感覺,在北京霧霾嚴重、河北關停鋼廠不斷增加的日子裏,鐵礦石價格和煤炭的價格不斷看跌。”一位貿易商人士表示。

  河北加速壓縮鋼鐵産能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煤炭産銷量“雙下降”,其中煤炭産量25.18億噸,同比下降1.44%;煤炭銷量24億噸,同比下降1.62%。

  另有數據表明,2014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經下跌將近50美元/噸,比2013年年底下滑了將近40%。

  而中國鋼鐵第一大省——河北省壓縮鋼鐵産能的行動,無疑加劇了這一趨勢的發展。

  對於煤炭行業來説,除了火電廠之外,鋼鐵企業是煤炭企業的“大客戶”,鋼鐵企業的生産情況直接影響煤炭的銷售。而河北是中國華北地區鋼廠的集中地,國內有三分之一的鋼産量來自於河北。因為燒結爐鋼材前期生産的設備會造成空氣污染,河北鋼鐵企業的排放問題等被認為是京津冀一帶霧霾嚴重的罪魁禍首,治理霧霾的壓力讓河北不斷加碼壓縮鋼鐵産能的力度。

  普氏能源資訊總監陸彬告訴記者,河北省已經成為環保部關注的重點目標,其中,主要是對河北省的鋼鐵企業進行監控,確保他們的環保達標。比如,2014年7月環保部列出341個鋼鐵企業的相關設施不環保,涉及的企業主要是在河北省,341個設施包括球團礦場、高爐、轉爐,原料廠等,還有一些燒結設備,還有原鐵的生産廠。

  據普氏能源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經關閉了或者是升級了73%的上述這些設施,有40家燒結廠已被關閉, 26家燒結廠進行了設備升級處理。

  記者獲悉,主管工業的工業和資訊化部也推出了相關強制性措施,要求河北省關閉一些鋼鐵産能,從鐵這方面來説,每年要關1000萬噸生産的能力;從鋼這方面來説,每年也要關閉300萬噸的生産能力。

  前述所及的尚經理不久之前剛去唐山考察,“環保部去河北遷安檢查,當地有7到8家大型鋼鐵企業,但只有4家獲得了環保牌照,這意味著,沒有獲得環保部牌照的鋼廠,沒有停産至少也得立即減産。”

  “雖然也有房地産形勢和經濟下行因素的影響,但是現在最直接的變化就是鋼廠因為環境問題停産。”尚經理認為,“現在鐵礦石價格和焦炭價格不振,與環境治理和高爐關停有很大的關聯。”

  河北一地的鋼鐵企業之所以能左右整個鐵礦石市場的行情,是因為河北的鋼鐵企業是全世界鐵礦石的最大買家。普氏能源一位分析師表示。

  “如果北京的霧霾不太嚴重,河北的鋼鐵企業就不會被要求關閉燒結爐,這樣鋼廠就會直接採購進口礦高品位的鐵礦石,進口鐵礦石價格就會上漲。”普氏能源諮詢亞太區鋼鐵分析師李紅梅表示,“在北京霧霾非常嚴重的時期,河北的鋼廠連煉鋼高爐也會被關閉,需求瞬間減少,進口鐵礦石價格就會下跌。”

  與此同時,“從2013年10月開始,二級焦炭的價格從1400元/噸到了1000元/噸,整個産業鏈上的所有産品需求都受到了影響。”尚經理告訴記者。

  供求失衡加劇

  河北鋼鐵企業大量關停減産,影響的是鐵礦石的需求面,從供給層面來説,全球鐵礦石巨頭的擴張計劃,導致了供給的激增,也是造成目前局面的重要原因。

  據記者了解,更加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從目前全球幾大主要礦山的擴建計劃看,全球鐵礦石新增産能投産的高峰期是在2014~2015年。

  礦業巨頭力拓的計劃是:2014年中期,力拓的年化鐵礦石産量將會達到2.9億噸;隨著一些低成本礦山的投産,2015年鐵礦石的年産能將達到3.3億噸;到2017年,力拓的年産能將進一步提升至3.6億噸。而在2013年,力拓的鐵礦石産量為2.59億噸。

  另一巨頭淡水河谷的計劃是,到2018年將鐵礦石年産能從目前的3.06億噸提至4.8億噸。必和必拓則預告了2015年的年産能將達到2.6億噸。

  “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鋼鐵行業的産能過剩與鐵礦石賣家供應關係都在發生變化。”行業資深專家馬忠普表示。

  此前,國際鐵礦石大賣家正是基於中國市場的旺盛需求,才不斷擴大自身産能的,並且想盡辦法打破鐵礦石價格的長期協議規則,形成短期定價的機制。

  據記者了解,自2005年開始,中國市場的鐵礦石需求量出現迅猛增長,按照當時的鐵礦石談判規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與亞洲市場鐵礦石大買家——新日鐵、浦項、寶鋼等進行了車輪式的談判,約定一旦參與談判的兩家企業形成了價格協議,所有賣家和買家都要自動執行已經形成的協議價格。

  此後,鐵礦石協議價格每年都出現了驚人的漲幅,從20%到40%,有的年份漲幅甚至高達96.5%。

  前述尚經理告訴記者,現在鐵礦石大面積壓港的現象不容樂觀,鐵礦石供應商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環保壓力將長期存在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相關官員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年均GDP增長目標是7%,在過去三年,我國GDP實際上分別增長了9.2%、7.7%、7.7%;根據目前的經濟發展走勢,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年均增長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但有四項規劃指標是最讓人糾結的,“這四項還都與節能環保有關,包括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能源消費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這四項指標的完成情況與規劃的進度相比是滯後的。”該官員認為,對於“十二五”規劃中進展不力的節能環保領域,今後的措施不可能放鬆,還是要頂住壓力不斷改進。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別減少8%,同時還將氨氮和氮氧化物首次列入約束性指標體系,要求分別減少10%。這對鋼鐵等行業的影響很大。

  “為了做好結合大氣治理的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啟動了鋼鐵、水泥、電力、平板玻璃等行業的脫硫脫硝及除塵改造工作。比如,河北省下了很大力度,拆除了一批鋼鐵和水泥的生産線,對全省産能過剩行業的重點企業加強了環保監控。”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人士透露,作為對環境治理的兌換條件,北京提出向河北轉移一些項目和産業,包括部分高新技術産業項目,還有一部分商業集散中心和物流項目。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需要河北扮演什麼角色就演好什麼角色。首先是要搞好規劃,要一套規劃藍圖走到底,配合好京津,堅決按規劃辦事,在省級層面來對接北京,從組織上保障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順利推進。”河北省書記周本順表示。

  從多位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表態來看,中國鋼鐵第一大省——河北壓縮鋼鐵等行業産能的壓力在短期之內不可能減輕,鋼鐵産業鏈上下游的供求關係短期之內也不會發生逆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