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像焦裕祿那樣,是他一輩子的追求

  • 發佈時間:2014-09-27 07:32: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澤農 文/圖

  在蘭考的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裏,最近增添了一幅珍貴而又充滿傳奇的照片,照片上有焦裕祿的母親、妻子和孩子,還有6個新疆少年。説它珍貴,是因為這是僅有的焦裕祿母親的影像資料;説它充滿傳奇,是因為這張照片的原版在其中一位維吾爾族青年手中珍藏了46年,一直引導、激勵著他,使他成為了焦裕祿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承人。

  當年的這位青年如今已年過花甲,他就是兩次榮立三等功的全國優秀檢察幹部、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幹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蘭考之旅奠定堅定信念——

  要像焦裕祿一樣,迎接一個“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鬥人生

  “一個人的十六七歲是個特別重要的階段,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決定了一生要走什麼道路。”9月17日下午,在哈密一處普通民居裏,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接受了記者採訪。

  時光倒流到1966年2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從《新疆日報》維文版上看到了焦裕祿的故事,焦裕祿一心為民、公而忘私的事跡深深打動了他,從此,“焦裕祿”三個字就刻在了他的心裏。

  1968年2月,17歲的阿布列林和幾個同學到上海。在返回新疆途中,同學們決定到蘭考下車,去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書記墓前獻花籃。誰也沒有料到,這次看似普通的蘭考之旅,奠定了阿布列林一生的信念:一定要做一個像焦裕祿那樣的人。

  一路上,他們領略了焦書記帶領蘭考人民修建的水利工程和改造的大片良田,目睹了焦書記栽下的抵禦風沙的泡桐樹,感受到了蘭考人民對焦書記的真情懷念。

  在焦書記的家,小夥伴們更是震驚:在一間大房子裏,中間用木柵欄隔開分成兩間,墻上糊著報紙。這就是一個縣委書記的家?“真沒有想到,一個縣委書記的家這麼貧寒!”時至今日,阿布列林依然感慨萬千。

  為了留住難忘的蘭考之行,阿布列林請來照相館師傅,和焦裕祿的家人照了張闔影,其中有焦書記的母親、妻子和焦守雲兄妹。回到哈密,阿布列林把照片裝在鏡框裏,精心保管。幾十年來,他搬過8次家,這張照片依然完好地保存在身邊。他説,無論是工作中取得成績或遇到困難,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想焦書記,心中就産生一種力量。

  在以後的日子裏,正是焦裕祿“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精神,激勵著阿布列林在任何崗位上都要幹出個樣。在哈密火箭農場四分場,他被評為“夏收積極分子”、“優秀知識青年”;在哈密地區農機廠,他從學徒做起,多次被評為“優秀共青團員”,年年被評為“先進生産者”。

  打地埂、割蘆葦、當翻砂工……面對一天10個小時的體力勞動,阿布列林也徬徨過。“但是,想想焦裕祿忍著肝病折磨,帶領蘭考人民戰‘三害’,這點困難算得了什麼?”兩年多時間,阿布列林的雙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也以優異表現被組織調入哈密縣檢察院,後又轉到哈密市法院。

  在哈密市檢察院的沙代提·牙合甫眼裏,阿布列林是個十足的學習“狂人”:多少個夜晚,阿布列林辦公室的燈總是執著地亮著,他廢寢忘食地學漢語,如饑似渴“惡補”法律知識,即使生病住院,挂著吊瓶也要鑽研那些晦澀的法律文書……在哈密檢察院、法院工作的30多年裏,阿布列林兩次榮獲三等功,先後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全國檢察系統優秀刑檢幹部”。

  46年來,這張照片始終鞭策著他——

  要像焦裕祿一樣,心裏時刻裝著群眾

  “46年過去了,這張照片始終伴隨我。”阿布列林説,“我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教育下,在焦裕祿書記事跡的感染下成長的,46年來,不論幹什麼工作,無論職務如何變化,學習焦裕祿精神的思想和行為一直沒有變,幹好事,做好人是我最重要的人生信念。”

  1998年,在哈密給一家理髮店搞裝修的張宏奎,遇到了賴賬老闆。萬般無奈,張宏奎只好起訴到哈密市法院。聽説這件事後,已經是市法院院長的阿布列林親自過問,很快追回了張宏奎的血汗錢4500元。後來阿布列林了解到,張宏奎的兩個孩子正上小學,由於沒有當地戶口,每年僅借讀費就要支付2000元。經過多方聯繫協調,他又幫助兩個孩子辦理了哈密市農村戶口,解決了一家人的後顧之憂。

  在張宏奎最艱難的那段日子裏,阿布列林抽空就去他家看看。如今,張宏奎的生活美滿,一雙兒女已經成家立業。十多年過去了,張宏奎每次和阿布列林見面,都會拉著他的手,真誠地感謝他。為群眾做一點事情,群眾會一輩子記著。“確實像焦裕祿同志説的,領導幹部只要心中裝著群眾,群眾的情意就會銘記心中,群眾的甘苦就會感同身受。”阿布列林説。

  任廣穎是一個與阿布列林同在火箭農場四分場當過知青的漢族朋友。1965年,任廣穎的父親蒙受不白之冤,被開除公職。直到1979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阿布列林一直記在心裏,利用業餘時間陪任廣穎調查走訪。1981年6月,阿布列林利用去南疆看病途經烏魯木齊的機會,到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反映情況,相關負責人感動地説:“你是一位民族同志,能為一個漢族幹部落實政策反映到這裡,還不多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阿布列林説:“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哪個民族我都有朋友,是朋友就要以心交心、以心換心,這樣的話,就有一輩子的交情。”

  對法院幹警,阿布列林更是當作自己的親人,關懷備至。1998年,哈密市法院幹部艾沙·古力買提來找他,説妻子患了尿毒症,手術需要10多萬元。阿布列林和黨組成員商量後,決定先借錢給艾沙,再動員黨員幹部捐款。他先捐了200元,大家紛紛響應,當場就捐出了1.4萬多元,艾沙感動得流下熱淚。

  張土玉是阿布列林在檢察院的同事,一位堅持原則的檢察官,退休後在福建石獅老家去世了。當時限于交通條件,沒能親臨悼念,這一直是阿布列林心中的遺憾。兩年後的2001年,阿布列林利用在山東療養的機會,專程自費到石獅墓地祭奠老同事。家屬得知阿布列林早已不在檢察院工作,還惦記著以前的老同事,感動地流下了熱淚。

  退休以後,阿布列林仍然以服務群眾為己任。惠康園社區的帕提古麗是個下崗職工,因為弟弟離婚的事找到了在社區搞法律諮詢的阿布列林。阿布列林不但詳細講解了相關法律程式,幫助她撰寫相關材料,還幫她找了一份家政服務的工作。如今,帕提古麗還有了自己的一個家政服務團隊呢!提起阿布列林哥哥,她高興地豎起大拇指:“好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