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蒙醫藥綻放異彩

  • 發佈時間:2014-09-26 19:29:4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巴虎山呷了口白酒,“吱”的一聲,噴到患者骨折的胳膊上,哨音強烈、短暫、爆發性強。不到兩分鐘迅速的手法整骨後,他的助手用小夾板把患者胳膊固定住。

  這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蒙醫傳統整骨療法中的噴酒整骨療法。

  巴虎山是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醫骨傷科主任,診室裏挂著“國家民族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牌子。墻上的介紹寫著:蒙醫整骨噴酒療法以生物力學療法整骨為主,與精神療法、氣功療法、生理、心理療法相結合,噴酒的口哨聲利用聲波的穿透性達到意到、氣到、酒到、藥到、聲到,以聲帶氣、氣隨意走的同時,迅速的手法整骨即可完成。

  在這家醫院的包氏正骨科,一位中年患者脛腓骨骨折21天了,沒有動手術,在蒙醫傳統正骨治療下已經下地行走。

  醫院的報告廳座無虛席,蒙醫心理學碩士、教授、國醫大師傳承人正在進行心身醫學理論講授,醫生和患者講述著戰勝疾病的經歷和感受。這是蒙醫心身醫學科的一個診療手段,主要運用獨特的蒙醫互動心理療法,治療牛皮癬、睡眠障礙、腫瘤、高血壓、血液病等各種心身疾病和疑難重症,具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有關蒙醫藥令人稱奇的見聞,還有很多很多。作為民族醫藥的一個組成部分,蒙醫藥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特色優勢正在得到進一步發揮,在醫改中煥發新的生機。

  民族醫藥瑰寶

  各種雕塑、文獻畫卷、蒙醫藥實物、文獻、藥具及藥物標本,展示著蒙醫藥的發展歷程。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設立了國內首家在醫院的、開放式蒙醫藥博物館。

  據內蒙古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際蒙醫醫院院長烏蘭介紹,蒙醫藥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我國古代的蒙古民族主要居住在北方的蒙古高原一帶,由於地處寒涼,加之長期的遊牧和狩獵生活以及頻繁的戰爭,與寒涼有關的疾病以及跌傷、骨折、脫臼、腦震蕩等疾病時有發生。蒙古先民們逐漸探索出一套熱敷法、灸療法、正骨法、針刺法等抗病療傷的方法,蒙醫藥開始萌芽。

  經過幾千年大浪淘沙,蒙醫藥發展至今,除有豐富和成熟的理論外,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方面安全且療效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蒙醫藥一度跌入低谷。

  烏蘭説,醫療被推向市場後,蒙醫藥一些很好的療法因為收費少、價格低,影響醫院的經濟收入,不僅不被一些醫院院長和一些部門看好,反而成了受排擠的科室。

  例如蒙醫整骨,在同樣治愈同類骨折的情況下,費用是西醫手術的1/5左右。經調研,蒙醫中醫醫院門診和住院費用是其他醫院的1/2—1/3左右,蒙醫醫院的固定資産總值只是其他醫院的1/8。所以,在十幾年前一些蒙醫藥人員有轉行的、出國的,有些醫院出現萎縮和西化的現象。

  近年來,尤其是2009年醫改啟動實施以來,在國家各項促進政策推動下,內蒙古蒙醫藥事業快速發展。

  蒙醫中醫事業經費單列並逐年增加,蒙醫傳統療法全部列入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報銷範圍,蒙藥院內製劑可以在自治區範圍內調劑使用,蒙藥成藥、飲片、被批准的院內製劑全部列入自治區基本藥物目錄並執行甲類藥品管理政策,蒙醫藥服務價格調整工作啟動……

  鞏固主陣地

  “財政對蒙醫藥的支援,首先是基礎設施。”烏蘭説。

  據她講,過去蒙醫醫院規模小,大多是二層小樓或者是平房。有些蒙醫醫院僅有兩三個門診,很多專家平均一週連一次門診都輪不上。因此,沒有門診、沒有病房,連發揮才能的平臺都不具備。

  近年來,各級財政加大了對蒙醫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地新建的門診大樓、住院樓逐個拔地而起,診療條件明顯改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區蒙醫中醫醫院由2006年前的82所快速增加到122所,蒙醫中醫病床從2006年的0.5萬張增加到1.8萬多張。作為蒙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陣地,蒙醫中醫醫院的特色優勢、內涵建設、服務能力、服務水準進一步加強,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高達19層,整個建築氣派宏偉,作為自治區政府民生工程和全國重點民族醫醫院建設單位,國家和自治區投資3.7億元建成,其中中央財政投入2300萬元。醫院從2012年4月投入運營以來,已接診患者近80多萬人次,日均患者1300余名,床位從定編500張增加到1100張,接待蒙古和俄羅斯患者8000余人次,已經發展為自治區對外交流和服務的重要窗口。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全區72所蒙醫中醫醫院列入自治區發改委申報中央中醫醫院(民族醫院)建設備選項目庫。國際蒙醫醫院二期擴建和46所旗縣蒙醫中醫醫院建設列入自治區成立70週年大慶項目。

  烏蘭説,醫院基礎設施的改善、各方面的發展、患者需求的增加,使一批出國人員陸續回歸,國際蒙醫醫院開業第一年就招了20多個博士,現在拿出一層樓搞科研;過去由於服務環境差、受重視程度不夠而轉為西醫或其他行業的蒙醫藥人員,也陸續回到蒙醫醫院貢獻力量、帶教學生。

  增強“軟實力”

  巴虎山正在負責一個名叫“蒙醫傳統整骨技術操作規範”的研究項目,是蒙醫藥標準化建設眾多項目中的一個。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從2005年開始支援的蒙醫藥標準化,被譽為蒙醫藥發展史上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烏蘭説,蒙醫藥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必須要有標準。

  “十一五”期間,《蒙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內蒙古蒙藥製劑規範》《蒙藥炮製規範化研究》《蒙藥品質標準化研究》《蒙藥指紋圖譜研究》相繼完成,內蒙古醫科大學GLP實驗室建成。近年來,自治區財政每年追加600萬元標準化經費,目前《蒙醫護理標準》《蒙醫穴位標準》《蒙醫放血標準挂圖》等標準陸續出臺。

  自治區財政在支援蒙醫藥事業發展的“軟體”方面,還有資訊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國際蒙醫醫院全面運作的“蒙醫中醫醫院的HIS、PACS、LIS資訊管理系統”,實現了蒙漢文同界面,蒙中西醫病歷同步書寫,醫護工作站並行運轉,蒙文病歷系統和蒙藥管理系統同時使用。2012年,這一系統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資訊化建設項目支援下,向全區推廣。2013年,自治區財政投入2100多萬元,將剩餘的72所蒙醫中醫醫院每所予以30萬元進行資訊化整體同步建設,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

  針對近年來凸顯的蒙醫中醫人才緊缺問題,從2011年起,自治區開展了全區老蒙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自治區財政給每人每年2萬元的經費,每年總計236萬元。

  另外,國家和自治區財政支援開展的蒙中醫藥免費大專學歷教育、免費訂單定向培養、中專學歷教育、全科醫師培訓、適宜技術推廣等項目進展順利,對提升蒙中醫藥人員業務素質,壯大基層蒙中醫藥人才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

  烏蘭説,蒙醫藥事業在黨和國家民族醫藥政策支援下,不斷放大著醫改惠民的效果。同時,對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維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增加文化實力,促進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