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諾獎猜想 今年將花落誰家?

  • 發佈時間:2014-09-26 09:06: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多星期後,科學界的一大盛事又將到來。北京時間10月6日至8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物理及化學獎將相繼登場。而每當各大領域的獎項登場,總能在相關行業迎來一場重大的變革。無論是學術界還是資本市場,這種影響力有目共睹。從2010年的石墨烯、2012年的幹細胞到2013年的上帝粒子,無不受到強烈關注。

  今年獎項到底花落誰家,目前外界已經産生了無數的猜測。與競猜足球冠軍相比,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猜測要靠譜得多,因為不少其他專業獎項的評選結果已經給出了指引。

  湯森路透25日發佈對今年諾貝爾獎的最新預測“引文桂冠獎”,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奈米線光子技術、拓撲絕緣體/霍爾效應及基因調控等方面的研究獲得最廣泛關注。這份名單經由路透使用定量數據來分析和預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其預測以論文引用率高低為依據,從2002到2013年已成功預測了34位諾貝爾獎得主。

  或許人類無法預言未知的世界或是隱形的微世界,但是不管科幻意義上的技術能否實現,人類探索的箭早已離弦。

  猜想一 探尋DNA:基因世界再表達

  生物/醫學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始終與我們的生命密碼——DNA有關。DNA甲基化領域的開創者霍華德·席德爾與阿亥龍·拉辛因為研究DNA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作用,已獲得2011年蓋爾德納國際獎,2013 年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將其再次列入其中。去年,DNA甲基化與基因表達研究已被認為是奪獎熱門之一。今年繼續為業界所看好。

  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DNA構象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涉及現在很熱門的表觀遺傳等。從事DNA甲基化數據挖掘工作的研究人士認為,從産業應用的角度觸發,DNA甲基化資訊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金礦”,結合大數據技術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未來在健康管理、健康預警方面有很好的優勢。

  有關蛋白質折疊領域研究的獲獎呼聲同樣熱烈。蛋白質可憑藉相互作用在細胞環境(特定的酸鹼度、溫度等)下自己組裝自己,這種自我組裝的過程被稱為蛋白質折疊。

  我們所熟知的多種可怕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帕金森、瘋牛病、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都是由於一些細胞內的重要蛋白髮生突變,導致蛋白質聚沉或錯誤折疊造成。因此深入了解蛋白質折疊將對於尋找這些疾病的致病機制和治理方法提供幫助。

  蛋白質折疊問題也被列為“21世紀的生物物理學”的重要課題。

  在角逐諾貝爾獎之前,日本京都大學生物物理學教授森和俊及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彼德·瓦爾特已經因發現非折疊蛋白反應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近日,有“21世紀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同樣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此外,2014年Peter Walter 實驗室就未折疊蛋白反應在國際頂級自然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文章,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相關資料顯示,其他科學家也因為蛋白質折疊相關的研究獲得過2011年的拉斯克獎。可見蛋白質折疊問題的受重視程度。

  細胞內的一種“自食”現象——細胞自噬也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大熱門研究方向。日本、法國的科學家研究表明,自噬活性的改變可影響細胞衰老進程。2013 年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涉及了細胞自噬領域,同時湯森路透機構在預測2013 年諾貝爾化學獎時對細胞自噬研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業界在預測今年的諾貝爾獎時,仍認為細胞自噬獲獎的概率不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月25日,湯森路透發佈了其2014年度“諾貝爾獎級別”的“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在今年的提名名單中,來自生理學和醫學領域的大衛·朱利葉斯,其研究闡釋了人類神經處理痛感的分子運作機制,在疼痛管理領域開創了新的發展道路。李業廣、史蒂芬·謝和米歇爾·威革勒三位科學家的研究解釋了特定基因變異與疾病的關聯。這些研究成果同樣值得關注。

  猜想二 奈米小世界也別有洞天

  在此次路透的引文桂冠獎的獲獎名單中,楊培東的名字受到關注。本屆的榜單上首次出現多位華裔的名字,他便是其中之一。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楊培東,因為在奈米線光子學方面的研究而受到關注,他的成就還包括創建第一個奈米線鐳射。

  奈米線是一種奈米尺度的線,尺寸只有人類頭髮絲千分之一,可以被用來製作超小電路。楊培東所研究的光生成奈米線在數據存儲和光計算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2001年,楊培東和他的研究小組在奈米導線上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鐳射器—奈米鐳射器。在此之後,物理和工程實驗室出現了諸多奈米線方面的研究,新型應用包括微型生化感測器或高解析度螢幕等。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化學家近日便發現了生産超細“鑽石奈米線”的方法,它可以製造超強、輕質的線纜。

  “這是個美麗的小世界”,在奈米科學家的眼中,小小方寸之間卻有著無盡的可能。在楊培東實現了二維半導體界面功能向一維轉移之前,電子器件都只能依賴二維半導體界面。這一技術突破使半導體界面的接觸面積得以大大縮小,著帶來巨大的應用潛力,在電腦器件、光電器件、化學和生物感測器等領域開創更廣的可能性。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查爾斯·凱恩、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勞倫斯·莫倫坎普和斯坦福大學的張首晟則因對量子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的研究而獲得殊榮。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性質獨特的新材料,材料內部與一般的絕緣體無異:不導電。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穩定存在導電的邊緣態,且不同自旋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並且電子在其中運動時不會被雜質散射,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能量的損耗,有望帶來更快的計算速度或是更輕巧的電子元件。

  鐵電材料也是熱門領域之一。來自康橋大學的詹姆斯·斯考特在鐵電記憶體方面的研究,以及東京大學的十倉好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拉馬莫希·拉梅什針對多鐵性複合材料的開創性研究獲得關注。

  斯考特長期致力於鐵電材料的理論研究,被譽為“整合鐵電體之父”。鐵電存儲具有無需磁或熱實現破紀錄高密度的優勢。多鐵性材料則是指材料中包含兩種及兩種以上鐵的基本性能,這些鐵的基本性能包括鐵電性、鐵磁性和鐵彈性。它們在資訊存儲、傳感和驅動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鐵基超導體同樣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候選項目,作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這方面的研究在去年曾榮獲路透的“引文桂冠獎”。

  除了上述熱門領域,科學類部落格EverydayScientist預測,物理方面隱形及非線性光學的研究有望獲獎。

  猜想三 OLED點亮智慧生活

  伴隨科技巨頭相繼向客廳發起挑戰,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如今已經變得無處不在,無論是電視、手機、平板電腦,還是遊戲機或者數位相機,OLED已經成為更佳消費者體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OLED之父”是出生於中國香港的美籍華裔教授鄧青雲,他和Kateeva的首席技術官史提芬·范·斯萊克同樣是過去一年最熱引文得主。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當鄧教授在黑暗中打開實驗室的門,一個散發出強大光亮的有機蓄電池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由此展開了對OLED的研究。

  而初創公司Kateeva日前表示,已找到可通過列印的方式將OLED螢幕像素點印在玻璃或塑膠底板上的技術。這種製程技術將有效提高大尺寸柔性顯示屏的良品率並降低生産成本。該公司近日獲得了3800 萬美元D輪融資。相較于傳統的LCD顯示屏,OLED顯示屏的色彩更鮮明、畫面更銳利,並且能耗更低。據研究機構Sandler本月預計,全球OLED螢幕市場從2013年至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高達36.7%。

  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的查爾斯·克雷斯吉、南韓KAIST大學的Ryong Ryoo以及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蓋倫·斯達克因對功能性介孔材料的設計受到關注。介孔材料是指孔徑介於2至50奈米的一類多孔材料。介孔材料的特點使其在電極材料、光電器件、微電子技術、化學感測器、非線性光學材料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其他熱門研究還包括澳大莉婭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對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AFT)聚合過程。這呼應了歐洲科學家們的預測。包含15個歐洲國家化學學會的歐洲化學出版協會上週末推出針對諾貝爾獎的預測調查。

  截至北京時間23日,獲獎呼聲最高的是有機化學領域,獲得24%的投票。其次是奈米化學和材料/高分子化學,各佔據13%的投票量。生物化學及催化劑也都是熱門領域。

  而具體到個人,美國哈佛大學的喬治·懷特塞茲被寄予厚望,他是分子自組裝、軟刻蝕技術和微流控方面的專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自組裝”概念的人,這一概念影響和推動著超分子化學的發展,並涉及到奈米列印等先鋒技術。

  得票數第二的是來自美國聖地亞哥的K·C·尼科拉烏,人稱“有機合成大師”。全合成的研究目的在於嘗試新的合成策略和方法並研製出對生物醫藥領域有用的原料。而尼科拉烏總能發現值得合成的、新的天然産物。全合成的原料通常是容易從自然界中取得的化學物質,如糖類、石油化工産品等,而目標分子通常是具有特定藥效的天然産物。

  此外,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也是化學領域的熱門話題。2010年芬蘭科技獎基金會的千禧技術獎頭獎得主便是瑞士教授邁克爾·格萊才爾。伴隨人們對環境問題日益關注,尋找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成為備受熱議的關注點,其中最受關注的能量來源是太陽。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化學技術教授格萊才爾通過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做出嘗試。 這種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可能取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低能耗的關鍵能源技術之一。格萊才爾也在2009獲得湯森路透的“引文桂冠獎”。記者 王宙潔 王文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