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民間藝術活態傳承:福鼎疊石古戲臺

  • 發佈時間:2014-09-26 09:19:06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民間藝術活態傳承:福鼎疊石古戲臺

  

古戲臺

  

古戲臺

  戲臺亦稱歌臺、樂臺、樂亭等,就是人們用於聽戲、觀舞、演奏歌樂的場所。閩浙兩省交界的福鼎疊石鄉擁有多座古戲臺。由於位處兩省交界,所以這裡的古戲臺既留有福建戲臺的特徵,亦受鄰省浙江的影響,它們向我們展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戲曲文化“移步不換形”的靚麗俊美。其脈脈風韻,讓今天的我們仍為之陶醉酩酊。

  建在宮廟內的戲臺

  疊石鄉現存的幾座古代戲臺均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均建在宮廟之中,至今還沒有發現建造在宗祠中的戲臺。究其原因,與當時家族財力薄弱有很大的關係。在古代浙江省泰順,具有比較強的經濟實力的家族,往往單獨擁有戲臺。而毗鄰的疊石鄉由於經費不濟,只好多個家族共同出資,將戲臺營建在公共建築——宮廟之中。這樣,不僅能建起一座比較像樣的戲臺,而且常年請戲班演出的經費也可以得到保證。

  疊石現存的古代戲臺共有的另一個特點是:鄉間戲臺的修建,臺口多與村裏的本主廟相對應。這是源於一種風水觀:臺口面對神廟,可以避免風雨侵擾神臺,也隱喻演出的娛神功能。經過時代的變遷,戲臺的功能已衍化成了鄉村禮俗與民間歌樂互融共生的文化空間。

  車頭村戲臺有點意思,隔溪相望的兩個村莊都叫車頭村,分屬於泰順彭溪和福建福鼎。車頭戲臺由一溪之隔的閩浙兩地的車頭村共同建造。

  建在宮廟內的戲臺與宗教也有著割不斷的血緣關係。疊石鄉蒼邊、庫口、車頭村古戲臺均坐落在楊府宮中。大凡民俗節令,這些地方就成了歡樂的海洋:聽戲、觀燈、對調子,熱鬧非凡。早些時候,一般都要在楊府爺五月十八生日這天邀戲班演出,目的是請楊府爺看戲,通過“娛神”來祈求風調雨順。直到上世紀中葉,此風俗才改變,將演出時間改在了七八月農閒季節。

  獨特建築格局的戲臺

  疊石鄉古戲臺的屋檐均做成歇山式,顯得很莊重。細部裝飾主要表現在柱頭鬥拱和藻井上,柱頭科斗拱大多有紋飾,多為吉祥花草和瑞獸。疊石鄉古戲臺藻井有兩種做法,蒼邊村、庫口村古戲臺的藻井是運用八面鬥拱層層疊澀,鬥拱多達八層。蒼邊村古戲臺藻井,在其中四井首層方位,出露的四個鬥拱柱頭上雕有八仙形象圖案,每個柱頭各雕兩個一組,雕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庫口村古戲臺藻井一、二層鬥拱連接處嵌有一對花籃瑞草木雕。而車頭村古戲臺的藻井是疊五層鬥拱,然後頂上做成平頂式,平頂略施花格。據傳車頭戲臺的藻井上還施有精緻的“八仙”彩繪,雖經文革破壞,但至今仍有部分彩繪隱約可見。其中部分花格中還發現書有蘇軾《前赤壁賦》的殘詞片段,但多數花格人物、花草形象已模糊不清了。

  隨著戲班樂隊“鏘鏘鏘”的聲響,演員們開始粉墨登場。從“出將”門出來,一亮相,“咿呀呀”地唱了起來。台下三面圍觀的觀眾們看得聚精會神,有滋有味。臺上

  演得起勁,台下更是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這是眾多中老年人童年生活中常有的記憶,充滿溫馨,更是在疊石鄉至今依然能看到的生動鮮活的場面。

  鄉村文化特有的呼吸方式

  在鄉間,音樂具有通神的魅力,載歌載舞的傾情宣泄,非為現代意義上的審美消遣,而是以求“神人以和”。在這種以戲臺為載體的祭祀禮儀上,人人都在生活中獲得美的享受。

  在每年的農曆新年正月、農曆五月十八等這些吉祥的日子,疊石鄉民間往往都會在戲臺上開展相應的活動。作為一種生存智慧,正是這些民間歌樂,以儀式的隱喻,把村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建構起了一種充溢著和諧氛圍的生存環境。

  古戲臺作為鄉間民眾人文情感記憶的載體之一,更作為一種和諧文化的心理空間,它橫亙在人們精神與物質之間,以一種儀式的表達,使人們從戲台中獲得了血緣的認同,享受著聲音帶來的愉悅。

  作為民間藝術活態傳承的重要文化空間,古戲臺至今仍然以草根的力量,煥發出頑強的生命力,使民眾日常的生活與儀式的生活一起,構成了鄉村文化特有的一種呼吸方式,成為人們增強族群認同、加強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場域,更是福鼎豐富的民間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以活態傳承的重要載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