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人猶記“無車日”

  • 發佈時間:2014-09-26 08:55:1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9月22日是我國的第8個“全國城市無車日”(下稱“無車日”),很多城市紛紛在這一天劃定“無車區”,禁止社會車輛在該區域內行駛,以此來倡導市民減少使用小汽車,更多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以緩解目前國內城市越來越嚴重的交通擁堵。但事與願違,9月22日當天,全國多數城市依然很堵,很多人都不知是“無車日”。“無車日”在中國正經歷著“7年之癢”。

  當天,有市民偶遇乘坐地鐵趕往會議中心的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他帶頭“綠色出行”。

  能自覺做到“綠色出行”的人並不多,這天是一個週一,從監控數據上看,7時30分,北京全路網的交通擁堵指數已經達到中度擁堵狀況,二環內以及西城區的道路嚴重擁堵。至8時,二環內擁堵指數還在持續上升。不僅在北京,全國多個城市堵車依舊。

  “無車日”也曾熱鬧過:全國多個城市或者簽署“無車日”承諾書;或者官員們以身作則,出行不坐官車坐公交;或者劃定限行區,在規定範圍內不允許私家車通過;激進的還有“封車”、公交免費等大手筆。

  反觀今年,除了上海交通卡公司公佈抽取經常使用的交通卡卡號2500個,獎勵總額100萬元的獎品外,宣傳都顯得不太熱鬧。不少鄭州市民反映,“無車日”的宣傳太滯後了,很多人都是開車出門後堵在路上看到指示牌,或是聽廣播才知曉是“無車日”。

  “無車日”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甚至在不少人心中成了“雞肋”。從表面上看,這樣的遺忘有些自私,有些不可原諒,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整個社會對待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並沒有嘴上説的那麼重視:人們都對霧霾深惡痛絕,可一旦涉及自己就“高抬貴手”,再加上“無車日”只是一個倡導,並非強制執行,當然還是以個人便利為先。

  對不積極者不必一味道德譴責,很多城市面臨的問題是,人們剛剛步入汽車社會,城市並不是為汽車準備的。隨著汽車數量越來越多,車和人之間的矛盾、車和城市之間的矛盾就非常突出——如果不開私家車,有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等公交車,即使上了公交,也面臨堵車問題,都是堵車,坐在私家車裏總比在被擠在公交車上好吧。

  從歐洲舶來的“無車日”,有關環保的目標是正確的,方向也是對的,但採取的方式可能還有待商榷。要讓車主放棄私家車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兩條道路:一是讓私家車持有和使用成本高到難以承受,目前的限牌、提高停車費都是這種思路,雖然車主對此十分不滿,但似乎還沒有達到要放棄的臨界點;二是讓公共交通形成強大的吸引力,目前我國公共交通的分擔率只有10%~25%,與發達國家40%~60%的分擔率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目前的道路規劃,都有意無意暗合著“小車優先”的價值取向。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越來越窄,公交專用道也時常被借道和佔用。而被寄予厚望的地鐵等軌道交通系統,在我國除少數幾個大城市外,其他多數城市也大都因為起步晚,存線上路覆蓋、站點設置、公交銜接等問題,發揮的交通分擔作用十分有限。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城市藍皮書》顯示,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汽車需求量仍將繼續增大,預計全國汽車保有量至少還會新增2倍,達到4億輛。城市道路基礎設施越發捉襟見肘,公共交通資源更是杯水車薪,公共交通不給力,“無車日”活動便“有氣無力”。

  “無車日”在國內如此“水土不服”的另一個原因是,始於形式主義,疲於低端遊戲。最初,城市主政者帶頭示範騎自行車、坐公交尚能密集出現,交管等部門也能嚴密部署、嚴格管理。但後來,“無車日”被形式主義毀得差不多了。2012年武漢的“無車日”,車輛限行方案比以往嚴重“縮水”,流芳園路作為唯一的限行路段,總長不到800米。經探訪發現,該路竟是條“斷頭路”,幾無車輛通行,根本無需限行。同日的鄭州,媒體報道稱,公車、私車亂闖該日指定的禁行區域,警察不管不問。

  當然,“無車日”只有一天,指望這一天産生神奇效果並不現實。正如“3·15”這一天不能確保全年的品質無憂,“不開燈一小時”更多的是一種宣傳口號, “無車日”也只是城市的一次行為藝術秀,是人類對汽車以及由汽車折射出的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一幹問題的一種獨特的反思形式。它並非能現實地解決擁堵、污染等所有問題,但卻傳遞出一種低碳理念。要讓這種理唸有效傳承,並積極直面汽車社會的諸多瓶頸難題,破解日益嚴重的環保、資源和交通困境,我們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