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村題材電影面臨市場困境

  • 發佈時間:2014-09-25 11:39: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蘭州9月25日電(記者屠國璽 張玉潔)二十幾年前,來自中國西北山村的倔強婦女“秋菊”借助電影銀幕為世界知曉。而今,同是來自西北農村的堅毅少女“葛臘月”卻難為人所知。

  葛臘月是正在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展映的電影《臘月的春》的主角,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西北貧困家庭的女孩得到幹部幫扶,最終實現自己夢想的勵志故事。

  和故事情節收穫的讚譽不同,這部農村題材的電影在市場上的收穫卻很慘澹。《臘月的春》在上映後的半年時間,觀影人數僅6萬人,且大部分為城鄉組織觀看。這不是孤例,許多中國農村題材電影普遍面臨“較高藝術評價,不佳市場反響”的困境。

  這與多年前中國農村題材電影“輝煌時刻”形成了鮮明對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包括《邊城》《老井》《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等一系列農村題材電影在國內外獲得美譽。這些農村題材電影通過質樸自然的審美表達,所表現的中國農民的影像,成為外界感知中國的一個窗口。

  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化的推進,城市院線蓬勃發展,眾多符合城市年輕消費者口味的商業電影取得了良好票房,而農村題材的電影則受到冷遇,逐漸淡出了電影人和觀影者的視界。

  慘澹的商業反饋讓不少人對農村題材電影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質疑,這也讓中國電影人在涉足這一題材時慎之又慎。

  《臘月的春》出品人賈皓民説:“農村有很多鮮活的人、故事和傳統文化可以用電影表達,但是這種題材不討市場喜歡,商業上的失敗很可能澆滅關注農村的電影人的熱情。”

  甘肅省電影家協會主席石斌認為,票房不是衡量電影的唯一標準,特別是對於農村題材電影而言。“電影市場化的推進賦予了觀眾投票的權利,票房成績成為檢驗電影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然而,在唯市場化的電影邏輯中,不少有一定藝術水準但不受市場追捧的電影將失去生存的可能性。這對電影産業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許多電影人認為,在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傳統鄉土文化和現代城市文明之間的衝突,不僅僅是社會問題,也是藝術創作的富礦。許多接地氣、露真情的農村題材電影也會得到城鄉電影觀眾的喜歡。

  中國政府出資在農村推行的“農村數字院線”工程,讓許多農村題材的電影也可以讓農民免費看到。僅在甘肅,2013年就有2041萬人次通過農村數字院線免費看電影。《臘月的春》也是“農村數字院線”的入選影片,到目前為止,已經接到超過9000場次的預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這些電影的影響力。

  中國多地政府已經將扶持電影創作作為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部分,許多地方都給予優秀農村題材電影一些補貼。以《臘月的春》為例,其獲得的補貼金額達到80萬元。賈皓民説:“儘管和200多萬元的製作成本相比仍有差距,但仍然給了我很大的幫扶。”

  據統計,目前中國年産農村題材電影100多部,佔到中國電影年産量的近1/8。中國電影家協會農村電影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李水合認為,這些農村題材電影除了政府支援和引導之外,更需要製作者提高影片敘事、製作等品質和水準,才能真正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