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印度火星探測器入軌的前景和後勁

  • 發佈時間:2014-09-25 02:30: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外參

  印度在太空“跳躍式發展”的做法,許多大國崛起過程中都曾採用過。但高科技探索,終究要回到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的常態軌道上來。

  去年11月5日發射升空的印度火星探測器“曼加裏”號,已于印度當地時間9月24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意味著印度已成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第四個成功實現航太器火星軌道飛行的國家。

  確認成功入軌後,印度總理莫迪發表講話,對印度成為世界首個首次嘗試火星探測便成功的國家表示祝賀,並稱讚此舉“敢於邁入未知,並創造了歷史”。講話中莫迪著重提到“曼加裏”計劃的多快好省:研製週期僅15個月,成本僅7000萬美元,“甚至比拍一部好萊塢大片還便宜”。這正是當初“曼加裏”發射時印度各界歡呼的所謂“JUGAAD(自力更生)”精神。

  該精神係高科技創新理論家納威·拉德約首先提出,原本是用於稱讚印度因陋就簡,用獨創方法創下低成本創造高科技效益的奇跡,而火星探測計劃被印度認為是“JUGAAD”精神的最佳體現。要知道,16年前的日本“希望”號火星探測工程,花費了當時幣值條件下的1.32億美元,美國2011年啟動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計劃,預算高達25億美元。相較之下,印度的不僅花錢省耗時短,且成功了,迄今人類探索火星的51次嘗試,僅成功了21次而已。

  印度在不長的時間裏,先後實現衛星發射、遙感技術突破、探月成功和火星探測器入軌等階段性成功,印度政府和民眾為之自豪,完全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正如一些航太科學家所言,現代高科技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扎紮實實的投入和循序漸進的研究、積澱必不可少,一心抱著繞開某些難點、某個發展階段,強行超車,爭取在那些亞洲競爭對手面前拔得頭籌,可以一時出彩,但也會因此付出代價。

  以航太領域而論,印度曾不惜代價搶在中國、日本之前,實現月球表面的硬著陸(“月船一號”,2008年10月22日發射),但因投入不足、積澱不夠,它未能完成全部預定項目提前報廢,擬於2011年發射的“月船二號”則幾經推遲,如今已被延後到2017年升空,而曾被印度“超車”的中國則已實現了嫦娥-月兔組合的月面軟著陸和月球車月面行駛。此次為搶險探測火星,印度同樣作出不少探測器性能方面的取捨,在這方面和長期進行火星探測研究的日本等國相比,後勁如何,也不得而知。

  印度政府希望借助“JUGAAD”讓世界對其刮目相看,這種搞“爭氣工程”、在太空“跳躍式發展”的做法,許多大國和新興國家在崛起過程中都不同程度採用過,也無可厚非。但高科技探索,最終要回到遵循科學規律、夯實基礎的常態軌道上來,否則,早先為“超車”而跳過的課終究是要補的——而這已被許多“過來人”用無數金錢、時間、精力乃至生命的代價,一次又一次證明過。

  □陳在田(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