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訪: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如何受海外市場追捧?

  • 發佈時間:2014-09-24 1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記者 張晶雪) 近兩年,隨著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越來越多的中國現當代作家開始走出國門,受到了世界的關注。那麼,什麼樣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能夠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與追捧呢?近日,三位參加2014年中國當代作品譯介研修對接計劃的嘉賓做客中國經濟網品牌視頻訪談節目《文化名人訪》時表示,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進入歐美圖書市場需要符合西方讀者的審美情趣。>>>>>>>>>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三位嘉賓做客中國經濟網品牌視頻訪談節目《文化名人訪》

  西方讀者更偏好反思批判類作品

  加拿大楓葉出版社社長桑宜川談到,歐美國家的讀者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閱讀的習慣,所以首先要考慮作品的便攜性。其次,在外觀設計上需要符合西方的審美,可以引起共鳴。在內容方面,西方讀者對有關中國的近現當代歷史文化中的一些大事件感興趣。美國紅杉林雜誌總編輯呂紅補充到,西方讀者更偏好反思類,帶有批判色彩的作品,希望通過一個大的事件來關注中國的發展變化。其次,西方讀者對中國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也十分感興趣。

  德國應用語言大學教授吳漠汀介紹,在歐洲,有三類中國現當代作品受到讀者歡迎。第一類是如張愛玲、余華、莫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這類作品可以説是世界文學,適合全球讀者口味。第二類是介紹中國特色的,近現代發展情況的作品。第三類是刻畫中國現代社會某種現象的作品,如韓寒等。

  譯者需全面了解中國文化

  翻譯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甚至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就表示,他獲獎離不開各國翻譯工作者的創造性工作,“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勞動,文學才可以變成世界性的文學”。對此,德國應用語言大學教授吳漠汀表示,讓中國作家寫作時考慮到全球讀者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正確的。他認為,中國文學有自己的歷史傳統,作家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應該讓作家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然後再考慮到翻譯問題。

  同時,吳漠汀也談到了翻譯的困難之處。他説,中國文學中經常提到的傳統文化的背景、不同的方言等,對譯者來説真的很難。但是,只要找到相通的表達方式,就沒有翻譯不了的作品。他對譯者提出幾個要求。第一,需要全面了解中國文化,最好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第二,如果是當代作品,可以與作家見面討論,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第三,同時熟悉中文和本國語言,這是最基本的。

  西方國家版權意識強

  談到國外的版權狀況,桑宜川表示,歐美國家版權制度非常完善。主要的西方國家共同構成了一種價值體系,達成共識,遵守國際慣例。一旦出現版權問題,作者或者出版社會委託律師去解決糾紛。呂紅也表示,美國人的版權意識非常強,加之法律規定對盜版者的處罰非常重,所以很少發生盜版事件。

  文化輸出要順其自然

  吳漠汀在談到中國文化“走出去”時表示,中國的文化輸出要順其自然,切勿急功近利。他認為,文化傳播,只需要向讀者介紹,然後由讀者自己決定是否喜歡。這種輕鬆的形式更受西方讀者的歡迎。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將大量的中國作品翻譯出版到海外,成功與否很難預知,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同時,吳漠汀還提到,在輸出中國文化時,只需把文化作品的核心用西方人可以接受的形式錶現出來,而並非要把作品整體照搬。他用迪士尼公司拍攝的電影《花木蘭》舉例。迪士尼用西方的形式把這個故事表現出來,然後,很多中國的遊戲公司在美國推出了以花木蘭為人物角色的小遊戲,這些遊戲就包含了中國的傳統故事。很多美國人可能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故事,但是他們喜歡玩這個遊戲,在玩遊戲的同時,無意識的就接觸到了中國文化。這種用一個人物或故事來傳達一種文化的形式更加有效。將來可以把更多的故事翻譯出來,把更多樣的文化産品出口到西方的國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