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貸款缺少擔保抵押 民間借貸仍是融資主渠道

  • 發佈時間:2014-09-23 08:00:1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種地動輒就要幾十萬元,貸款的事到現在還沒頭緒呢。”日前,河南省杞縣柿園鄉祥瑞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張團結很無奈。遲遲不願放貸的杞縣農村信用社亦有苦衷:除了貸款人的抵押物較少,還有蔬菜種植業易受自然災害與銷售難影響,屬於成本較高、風險也較高的産業。農民“貸款難”和農信社“放貸難”,似兩股繩結成死結,斬不斷又解不開,制約著農民致富和農信社的自身發展。

  今年來,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薄弱環節是國家宏觀調控重點扶持的領域。近日國辦印發的《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增加金融供給。如何破解“貸款難”與“放貸難”兩難並存?記者在河南進行了深入採訪。

  農民“貸款難”:

  找不到擔保和質押,民間信貸仍是融資主渠道

  近日,記者來到杞縣柿園鄉黃莊村。祥瑞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裏只有十來個大棚還種著蔬菜,餘下的基本閒置。“不是不想種,確實沒錢再投,一個棚就需要投入近10萬元。”張團結説。

  2011年,他聯合幾戶村民發起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建了幾十個蔬菜大棚。本想以此帶領社員致富,沒想到連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張團結實在想不出別的門路,只能再去銀行碰碰運氣。他拿上營業執照和土地流轉承包協議書,再次前往杞縣農村信用社柿園鄉營業部。

  “你這不能質押貸款,只能走信用貸款,具體額度要看最後的審批,每戶一般不超過9萬元。”農信社信貸員建議張團結找幾個有償還能力的擔保人,或者提供財産擔保,如此貸款額度才能提高。

  “我家新建的房子雖然值20多萬,卻不能抵押。銀行讓找人擔保,經濟條件好的親戚朋友已經借遍了,剩下條件不好的又不符合擔保條件。”張團結告訴記者,再退一步講,即使信用貸款審批通過,幾萬元資金也是杯水車薪。

  記者從杞縣工商局了解到,自2007年以來,該縣已註冊各類專業合作社1692家。張團結貸款遭遇的種種“難”,是農戶融資難的一個縮影。

  “有的合作社自身運營不規範,沒有健全的財務數據,金融機構的顧慮可以理解。”鄭州中牟縣春峰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峰告訴記者,目前社員主要的融資渠道還是民間借貸。

  農信社“放貸難”:

  歷史包袱重,體制機制不順,法規不配套

  農民抱怨“貸款難”,農村信用社也有苦衷。“‘兩難’局面的出現,把板子完全打在農信社身上,確實有點冤。”河南省農村信用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魯軼認為,農信社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主力軍,擔負著重要社會責任。

  據了解,長期以來,由於農業回報率偏低,一些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撤銷農村網點。而背著沉重包袱的農信社則繼續擴大網點規模,拓寬支農領域。

  “受多種因素影響,農信社歷史包袱較重,不良貸款不能剝離,只能靠自身化解;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存在體制機制不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內控體系薄弱、經營方式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等突出問題。”鄭州市市郊農村信用社理事長董金泉告訴記者。

  “比如代理髮放各種財政涉農補貼資金,必須直接支付到每個農戶的賬戶上。每個鄉農信社列印存摺的成本就要3萬元,全省2000多個鄉,不算人力成本,不算正常營業受到衝擊、業務發展受阻的損失,僅直接成本就需要6000萬元,是賠本賺吆喝。”魯軼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農信社只能在本縣域內經營,這是體制機制決定的。如改制為農商行就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發展業務,從而增強綜合實力、降低經營風險、消化不良資産。”魯軼總結説,“兩難”並存真正的癥結在於兩點:一個是抵押物不夠,另一個就是風險的轉移機制沒有形成。

  正在籌備成立農商行的中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丁繼紅説,由於相關金融法規不配套,政策在落實中仍面臨諸多難題。如對於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承包土地收益權等用於抵押,國家政策支援,但擔保法明確提出,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物權法也延續了這一規定。

  “兩難”之結如何解:

  盤活農村資産,健全農業保險,推進農信社改革

  “農信社的定位、股份制改革等問題,還缺少頂層設計。”在魯軼看來,解決“兩難”並存只能不斷探索、持續改革,在創新中不斷完善。

  “要解決農民‘貸款難’,首先得解決抵押物不夠的問題。國家儘快配套相關金融法規,加快農村土地確權,從農村房屋、果園、山林、大型農機具等有形資源資産入手,盤活農村資源資産,變‘無效資産’為‘有價資産’。”丁繼紅説,同時要支援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增強農民收入穩定性,解決農業生産風險高的問題。

  “要解決農信社‘放貸難’,就要支援農信社在政策、服務許可的範圍內進行改革、創新,解決農信社造血能力不足的問題。河南省142家農信社中已有30家改制為農商行,堅持改制不改姓,改名不改向。”省農村信用聯社辦公室副主任吳鵬告訴記者,改制只是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效化解歷史包袱,增資擴股和優化股權結構,有效增加縣域資金的供應,增強經營活力。

  伊川縣農商行董事長康鳳立介紹,為扶持伊川縣特色農業發展,截至目前,各項貸款餘額86億元,佔全縣金融市場份額的68%。

  “國家也可以在成本上給予涉農貸款更多的支援,比如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手段,降低涉農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董金泉表示。

  “農村信用社在條件成熟時宜及時構建統一法人農村商業銀行,真正構建符合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要求的內在機制。”丁繼紅建議,只有切實推進股份制改革,加強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持續完善內控體系,才能防範各種風險、提升運作效率。(任勝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