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上證綜指下挫1.7% 誰製造了黑色星期一?

  • 發佈時間:2014-09-23 08: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琨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一,國內金融市場再度上演“黑色星期一”,延續最近幾週以來周初調整的節奏。受新股集中申購“抽血”等利空因素影響,A股昨日直接低開後震蕩下行,上證綜指跌破2300點,一度下挫近2%。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股IPO和經濟數據不佳等開始成為壓制股指的主要因素。

  再現全面殺跌

  昨日兩市小幅低開,餐飲旅遊、綜合和商貿零售等板塊漲幅居前,而鋼鐵、銀行和券商等板塊則相對較為低迷。股指開盤在權重股的拖累下快速下探,大盤在15日均線附近一度遇到支撐,但量能的持續萎縮,再次制約了大盤的反彈力度。午後股指繼續震蕩回落走勢,盤中鮮有像樣的反彈走勢出現,兩市成交較上一交易日略有增加,資金流出較為顯著。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39.58點或1.70%報2289.87點,深證成指跌151.38點或1.88%報7895.87點。兩市全天成交金額3167億元人民幣,較上週五略有放量。

  盤面上,行業板塊方面幾近全線飄綠,以銀行、保險為首的大藍籌,以鋼鐵為代表的績差股,以軍工為代表的前期漲幅過大個股調整幅度較深。

  概念板塊方面,油氣改革、濱海新區和中日韓自貿區板塊在利好消息的提振下表現活躍,資金流入較為顯著。此外,餐飲旅遊、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等板塊雖然小幅收跌,但資金連續流入較為明顯。基本金屬、電子元器件和工業機械等板塊表現低迷,資金流出較為顯著。另外,化工原料、房地産和制藥等板塊也出現較為明顯的資金流出跡象。

  多因素導致大跌

  上週二,大盤已經製造了一次暴跌考驗2300點,昨日的大跌,再次説明2300點不容易站穩,那麼是什麼製造了本週的下跌?

  從盤面上看,利空首當其衝來自資金面供求失衡的影響,本週有12隻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同時臨近季度末期,銀行回收流動性,雙重因素疊加影響市場供求。新股向來對市場衝擊效應極大,此次也不例外。

  廣州萬隆認為,股票型公募基金持倉線再度逼近88%的持倉“魔咒”,讓謹慎的投資者嗅到了回調氣息,沽出手中個股;此外,從技術面上看,上周天量成交顯示了目前主力資金的巨大分歧,短線又價升量不升,顯示了場外資金在當前點位入場的意願較小,或在繼續等待時機。

  事實上,在多家機構看來,自8月以來,金融數據和宏微觀經濟數據的相繼走弱,讓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大幅提升。而昨日大宗商品全線崩潰的表現成為了最後一根導火索,直接引發了市場對經濟走弱的負面情緒。

  而國都證券分析師楊浩也指出,此前7月份一路波瀾壯闊的行情中,滬港通的利好預期和港股的強勢是帶動市場熱情的主線題材,而目前滬港通籌備已經接近尾聲,而港股也已經連續調整近2周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累積漲幅不小的A股迎來大幅度調整實屬正常。

  註冊制壓制小股票

  昨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證監會在上週五明確註冊制方案將於年底推出,因而今年以來漲勢驚人的小股票牛市可能會遭遇當頭一棒。今年以來,由於IPO速度緩慢以及大量公司排隊造成的堰塞湖,眾多公司開始謀求借殼渠道來實現上市,買殼上市的重組數量明顯提高。在重組預期高漲的情況下,投資者對於殼資源的追捧也愈演愈烈,市場掀起了“消滅小市值公司”的熱潮。

  從WIND統計來看,在剔除掉創業板和2011年之後上市的次新股之後,剩餘的1875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以來小市值公司數量大幅下降。

  與去年指數點位區間類似的時間相比,總市值低於15億元的公司數量已由去年的約150家變成了僅為7家。9月19日證監會明確註冊制的改革方案將於年內推出,雖然細則和具體執行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但從長期的角度考慮,註冊制改革將使得IPO審核放寬,能夠獲得上市資格將不再是一種稀缺資源;另一方面,退市制度完善也會增大劣質公司的退市風險。因此長期而言殼資源的價值將會下降。

  短期前景不太看好

  對於週一的大跌,市場分歧正在明顯拉大。多家券商仍然較為看好後市,認為仍有動力衝擊2450點一線,但基金等普遍維持謹慎,而一些私募則表示,由於今年整體盈利水準不錯,不排除一些機構提前鎖定盈利。

  深圳奇峰投資李正聲向記者表示,其中金融和資源類板塊成為殺跌的主要陣地。從盤面上看,宏觀數據的連續低迷,導致市場的悲觀情緒開始發酵,大盤一舉跌破15日均線,短期有繼續下探的需求。股指如果跌破9月17日的低點,股指短期下跌走勢恐將確立。短線資金或可在30日均線附近需求反彈機會,但反彈前景不可過分樂觀。如果股指有效跌破30日均線,大盤的回調空間恐會繼續加大。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令超認為,此輪市場反彈基本來自經濟企穩、利率下降和改革預期三條主線。但自8月以來,金融數據和宏微觀經濟數據的相繼走弱使得經濟線的邏輯已被證偽;但利率線和改革線邏輯仍然存在。在央行釋放出寬鬆信號的情況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相對可控。但如果缺乏新的刺激因素,市場將難以找到明確的投資主線,或將陷入活躍度下降的“漸凍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