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烏蒙山區:蔬菜外運不用再“走後門”

  • 發佈時間:2014-09-23 00:51: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陶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地處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草海火車站貨場分外繁忙,但正忙活著3萬餘噸馬鈴薯運輸的南方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馬威卻覺得,今年輕鬆了許多。

  “現在比過去好得太多了,不用像以前一樣走門串室地發煙、寒暄。”馬威説,“發票、取貨憑證等單據幾分鐘內都到了手,不像以前,有時單據得隔天才能拿到;甚至馬鈴薯都運到了目的地,單據還在郵遞的路上。”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威寧縣草海鎮鴨子塘蔬菜示範基地的種植大戶張功平:“以前每到蔬菜成熟的季節,最愁的就是如何把蔬菜銷售出去。就近銷售不賺錢,向外地銷售路運成本又太高。今年鐵路部門提供全程運輸服務,我不用操心就能把蔬菜順利賣到貴陽、廣州等地。”

  夏秋時節,有著“南方冷涼蔬菜之鄉”之稱的威寧縣喜獲豐收,大白菜、黃瓜、豆角等新鮮蔬菜集中上市。“我們縣有170萬畝馬鈴薯、80萬畝蔬菜,年産量近550萬噸,除去本縣消化,需要外運近200萬噸。”代表縣裏與鐵路部門接洽的威寧縣鐵路投資公司總經理王春華説,“實話説,以前縣裏經銷商對鐵老大確實有些門難進、事難辦的抱怨,今年則有了天壤之別。”

  威寧的例子並非孤立。過往,鐵路貨運嚴格按計劃運作,貨物入場、裝卸、運輸等都要申報計劃,市場主體利用鐵路運輸要“拉關係”“走後門”,散貨少之又少。而如今改革增強了“鐵老大”的服務意識,開始利用網站、電話、行銷窗口等主動服務,大力整合系統內外物流資源,力圖打造完整的“門到門”全程物流鏈條。

  在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烏蒙山區威寧縣,組建不久的六盤水車務段蔬菜、馬鈴薯運輸項目小組,幾個月來連續開展市場調研和客戶走訪,積極為菜商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運輸方案。家住六盤水市城區的組長錢吉寧每個月都有15到20天“泡”在威寧縣,為蔬菜、馬鈴薯貨運接打500到600個電話,3個月來跑遍了威寧縣幾乎所有的鄉鎮,走訪了當地數十個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難以計數的小商點。

  7月以來,隨著滿載黃瓜、白菜等的“蔬菜專列”從草海站高速駛出,當地部門的口碑即在貨主、經銷商中傳開。“環境倒逼改變,我們也在轉觀念、改作風,努力做到群眾有所需,鐵路有所應,下一步還將開行‘馬鈴薯專列’,為烏蒙山區經濟發展服好務。”六盤水車務段黨委書記毛雲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