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企業海外擴張化解産能

  • 發佈時間:2014-09-23 00:51: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屈淩燕 丁文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游製造的産能過剩非常嚴重,儘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國內光伏應用的政策,但整體供過於求局面未有太大改善。”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近幾年全球太陽能市場跌宕起伏,依賴國際市場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組件廠商吃盡苦頭,也成為新興産業過剩産能的主要來源。正泰太陽能公司另辟蹊徑,將戰略重點逐漸調至産業鏈下游光伏電站的開發與運營,在美國、義大利、羅馬尼亞、印度都投資了光伏電站。截至2013年年底,正泰太陽能在中國境內已經並網運作的電站達到了800兆瓦左右,在國外電站則達到了200兆瓦左右。“不僅直接獲得國外政府的新能源補貼,也有效化解了目前國內過剩的行業産能。”陸川説。

  “國內行業競爭激烈,我們國內毛利率只有10%,實際利潤更薄,但是國外毛利率可以達到20%。”對於中國重汽集團來説,“走出去”不僅是化解産能過剩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業利潤的重要方式。集團副總經理劉偉介紹,經過10年國際化,中國重汽集團已是國內卡車出口第一位,近兩年“走出去”産能大約佔全部15%左右。

  “走出去”也部分化解了國內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浙江省商務廳統計顯示,浙江主導的越南、泰國、俄羅斯3家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相當於杭州市2013年一年1.3倍的新增國有面積使用指標。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一方面,中國經濟正處在主動調整結構的換擋期,本輪産能過剩很難依靠持續高增長化解。另一方面,從全球看,由於不同國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階段差別巨大,某些行業的産能在一國可能顯著過剩,但從某一國際區域來看並不過剩。

  “中國的企業在這輪産能過剩危機中,如果能夠被推一把、扶一把,很有可能誕生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集團。”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説,日本、南韓等國家在上世紀80、90年代同樣面臨過剩危機,但是他們通過“走出去”進行産業重置和升級,成功産生了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集團。

  調查顯示,“走出去”企業投資的規模、品質在穩步提高;“走出去”形式多元,有跨國並購、境外行銷網路、境外合作經貿區等;而從行業來看,産業鏈正在向上游、下游延伸,競爭實力不斷增強。

  一是企業向上游轉移,控製成本。棉紡織龍頭企業浙江航民科爾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底在美國南卡羅拉州設立海外工廠,董事長朱善慶説,科爾美國公司每年的勞動力成本將比國內多支付8000萬元,而用棉成本則可以節省約7.5億元。兩項費用合計下來,科爾每年約可節省6.5億元。

  二是産業內的擴張,獲取技術和平臺。企業擴張的邊界已經從國內向國際轉移,典型的是吉利並購沃爾沃。中聯重科為了佈局高端農機領域,正在進行海外農業先進機械的企業並購,目前他們已經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建了佔地50畝的研發中心。“50公里內,全球最大的農業機械公司都在那裏,我們聘請當地工程師,深入農業機械高端區域做研發,一邊收購一邊研發。”中聯重科有關負責人説。

  三是産業鏈的下游拓展。金融危機之後很多企業發現,光和對方做生意打交道,對貿易渠道、價格的影響力微弱,因此開始建立境外的貿易公司,或者是以投資合作的方式增強對渠道的影響力,建立自己的品牌,向下游延伸拓展。

  浙江省商務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張曙明表示,以前的刻板印象認為跨國公司就得是航空母艦,但從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歷來看,我們的企業就是艦隊,靈活性和投資效應並不比航空母艦差,經過國際競爭的洗禮,艦隊中會脫穎而出領航的航母。

  由於“走出去”化解産能仍有較大空間,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中國企業邁出國門開拓“藍海”的意願將更加主動和強烈。相關人士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站在全球産業佈局的高度制定中國“産能輸出”戰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