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出口數據分化明顯

  • 發佈時間:2014-09-22 19:51: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肖新艷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我國外貿開局較弱。隨著外需逐步回升、貿易虛高因素減退、國家支援外貿穩定增長政策的逐步落實,6月份之後,外貿逐步企穩回升,全年外貿增長前低後高態勢基本確立。今年1~8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766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額14834.6億美元,增長3.8%;進口額12829.3億美元,增長0.6%;貿易順差2005.3億美元,擴大30.3%。

  增長前低後高

  8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額3670.9億美元,增長4.0%。其中出口額2084.6億美元,增長9.4,增長較快。進口在7月出現負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下探至-2.4%,這也是今年第一次出現連續兩個月負增長。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二是國內在進行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後産能的過程中對大宗商品需求減弱。

  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長良好,機電産品出口增長較弱。1~8月,機電産品出口額8175.6億美元,僅增長1.1%。1~8月,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傢具、塑膠製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3138.8億美元,增長5.9%,高於整體出口2.1個百分點。

  一般貿易出口表現良好,加工貿易進口小幅回升。1~8月,我國一般貿易出口7730.9億美元,增長10.3%,比整體出口快6.5個百分點;進口7451.1億美元,增長3.1%,比整體進口快2.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5505.5億美元,下降0.3%;進口額3210.9億美元,下降0.1%。

  對主要貿易夥伴出口增長較快,進口表現不一。1~8月,中國對歐盟、東盟、美國出口分別增長10.9%、8.7%和7.0%,分別比整體出口增速高7.1、4.9和3.2個百分點。反映外需復蘇拉動出口增長的態勢是延續的,也就是説我國出口增長仍在穩定、合理的區間內。自歐盟、美國、東盟的進口分別增長12.9%、4.0%和2.4%,好于整體。但從8月當月看,自美國、日本進口均為負增長,自歐盟和東盟的進口也出現放緩趨勢。

  大宗商品進口量漲跌不一,進口價格普遍下跌。1~8月,我國進口大豆4771.2萬噸,增長16.2%,美元計價的單價累計下跌2.8%;進口鐵礦砂6.1億噸,增長16.9%,單價下跌14.5%;進口原油2.0億噸,增長8.4%,單價上升0.9%;進口成品油1965萬噸,下降-28%,單價上升1.9%。

  環境穩步復蘇

  從國際方面看,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4.2萬人,是自去年12月份以來最小增幅。失業率降至6.1%,為2008年9月以來最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量化寬鬆政策有可能全面退出,其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全球資本跨境流動將産生波動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對美國今年GDP的預期從上次的2%下調至1.7%,未來美國經濟復蘇仍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

  歐元區經濟呈現復蘇勢頭但不夠穩健。歐元區經濟結構改革穩步推進,政府開支削減,消費增長明顯,經濟呈現復蘇勢頭。近日,IMF將對歐元區今年GDP的預期從較早前的1.2%小幅下調至1.1%。2015年將擴大至1.5%。

  日本經濟前景不樂觀。在“安倍經濟學”激勵下,去年日本經濟保持了短暫的恢復性增長,隨著刺激效應逐漸減弱,經濟增速呈放緩趨勢。

  新興經濟體進入調整期。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經濟增長雖然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但已經進入減速通道。整體來看,新興經濟體經濟基本面向好,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也為新興經濟體帶來利好,但經濟分化態勢仍將繼續。國內經濟穩中略降,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0.6%,是2011年3月以來最低。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5%,較去年同期放緩3.8個百分點,是2002年2月以來最低值。工業增加值增長6.9%,創2009年2月以來新低。

  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整體來看,我國仍處於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影響仍將持續。但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增長動力依然較充足,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有可能的。

  要素成本上升,匯率波動增強,企業壓力加大。我國外貿增長的要素和約束條件正在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進入上升通道,企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等外部成本約束加大,而以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本為支撐的新增長格局尚未形成,出口空間受到擠壓。今年2月份以來,人民幣改變了穩步升值態勢,進入快速貶值通道。從理論上來説,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但事實情況是,有些訂單是前幾個月簽的,企業並未享受到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實際利益。而在貶值情況下和商業夥伴談判時又要把人民幣匯率因素考慮進去,企業為避免承擔太多風險,也不願意簽大單長單。企業因此進退維谷。除了及時結匯的小型企業,一些中型和大型企業現在還沒有享受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帶來的利好。但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一定程度貶值或升值放緩有利於出口的改善。

  形勢繼續向好

  出口方面,外需環境改善和我國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都將對出口增長形成支撐。從先行指數看,全球製造業運作穩中向好。2014年8月,全球製造業PMI為52.6,連續21個月位於榮枯線50上方,表明全球製造業漸趨活躍。美國製造業PMI為57.9,創2010年4月以來新高,製造業擴張速度加快;8月份,歐元區製造業PMI為50.7,創13個月以來新低。日本製造業PMI為52.4,已經連續3個月位於臨界值上方,製造業趨活躍。8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1.1,雖較7月回落,但仍是年內第二高值;新訂單指數為52.5,比7月回落1.1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0,重回臨界值。此外,加工貿易進口增速回升也預示今後出口繼續向好,尤其是加工貿易出口可能將會有較大增長。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增大,單邊升值預期被打破,有助於緩解出口企業的匯率壓力。今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對外貿支援力度繼續加大。隨著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將對出口的穩定增長髮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進口方面,隨著國內收入和消費穩定增長,對進口形成一定拉動。但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放緩顯示進口增長後勁可能略顯不足。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仍在下行通道也將對進口增長形成抑制。

  促進外貿發展,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將對外貿的關注從增長速度轉移到中長期的持續健康發展上來。以開放、包容、合作、進取的心態,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全方位開放、縱深度改革和高品質發展。

  二是真正做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更多地致力於改善企業的營商環境,為企業創造寬鬆的、相對穩定的可預期的環境。要保持定力,相信市場,相信企業。

  三是引導外貿新業態健康發展。健全與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業態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四是以大數據為契機提升外貿競爭力。當前,大數據在各領域的應用方興未艾,探索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是中國産業升級、提高外貿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和機遇。

  (作者係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