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億海外投資隱憂

  • 發佈時間:2014-09-22 09:43: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就會趕上美國。

  “未來我國對外投資仍將處於快速上升時期,2015年對外投資規模可能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9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了中國海外投資的最新情況。

  數據顯示,2014年1至8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06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51.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雖然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但在2013年1078.4億美元的投資流量基礎上,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研究所所長梁桂寧預計,到2015年,對外投資流量可以達到1500億美元。

  自2003年以來,中國海外投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11年過去了,一方面投資流量屢創新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海外投資企業或項目,在資本能力、管理能力、技術水準、品牌價值等方面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仍存在差距。

   投資規模:

  破千億美元大關

  中國對外投資項目的存量在GDP當中的份額為7%,“日本是20%,美國、德國是40%”,中國海外投資額度破千億美元只是一個開始,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就會趕上美國”

  2014年9月9日,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創下107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2.8%。這是中國直接海外投資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報告,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排名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存量上升至第11位。對各國投資促進機構的調查表明,中國被列為最有前途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由2002年的2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4年的901.7億美元,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同期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的增速。截至7月底,非金融類對外投資累計實現5782億美元。

  韋萊國際CEO Tim Wright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你在任何一天,拿到報紙的時候,你肯定都會看到關於中國海外投資的報道。我們預測,2014年中國的海外投資將會有史以來首次超過對華的直接投資。”

  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海外投資規模最大,高達3383.02億美元。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研究所所長梁桂寧預計,到2015年,對外投資額度可以達到1500億美元。至於何時能趕上美國的海外投資規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就會趕上美國。

  數據顯示,中國對外投資項目的存量在GDP當中的份額為7%,“日本是20%,美國、德國是40%,”Tim Wright認為,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還有更多的潛力有待開發。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葛順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截至去年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對外投資是6600億美元,其中有1.5萬個企業對外投資了兩萬多個項目,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投資偏好:

  70%左右在亞洲地區

  排在第二位的是在拉美地區,其中在開曼群島,維京群島的投資相當多。對美國的投資排在第三位。行業分佈上,租賃和商業服務在過去十幾年當中一直是排在投資前列。第二個是採礦業。近些年,金融業投資變得更活躍

  中國首次提出“走出去”戰略是1998年,經過初期的摸索,于2002年開始,對外投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企業無不把國際化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不管是要素的全球利用,還是生産環節的全球佈局,都是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向。“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他們的跨國指數在60%左右,而且每年以一個百分點的比例在增長,也就是説最好的公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也在繼續國際化成長。”葛順奇認為,隨著國家競爭力、經濟的發展,企業優勢的增強,中國的對外投資是一個井噴式的增長,特別是2003年以後。

  2005年,中國海外投資規模首次突破100億美元,2005年-2013年,投資規模增長接近10倍。

  “從行業結構上看,租賃和商業服務在過去十幾年當中一直是排在投資前列。第二個是採礦業。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對金融業的海外投資活躍度也增加了。”梁桂寧認為,“亞洲,尤其是亞洲周邊的地區,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重要區域。多年來,中國的對外投資有70%左右是在亞洲地區。排在第二位的是在拉美地區,其中在開曼群島、維京群島的投資相當多。對美國的投資排在第三位。隨著中國企業對美國市場的了解和認識不斷加深,以及中國企業在應對進入發達國家的一些挑戰下,中國比較自信地拓展了在發達地區的投資。”

  在梁桂寧看來,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規模快速增大,行業分佈優化,市場的分佈也在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對外投資的形式也是多樣化。從過去比較單一的形式,如綠地投資、通過承包工程帶動投資、或者通過援外技術支援帶動經濟上的合作等,現在逐步擴展到了包括跨國並購和其他的形式的投資。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最近幾年不斷增大,同時對東道國的貢獻比較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9月6日,商務部發佈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規定除對中國企業在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投資實行核準管理外,其餘均實行備案。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王旭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縮小了核準的範圍,縮短了核準的實現,進一步提高了境外投資便利化的水準,這將有效地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邁出更大的步伐。

  投資收益:

  四大因素定多寡

  生産成本、稅收政策、匯率政策以及政治風險是決定海外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其中,各個國家的稅收風險差別較大,制度不一樣,所以每個企業的稅後利潤是不一樣的

  全球對外投資流出量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對外投資已經創出了1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這1000億美元要帶來多少投資回報?

  詹清榮,跨國財稅管理專家,他對記者説,“中石油是從1993年到現在走了21年頭了,稅務籌劃一直都是我做的”。

  “影響跨國企業的幾大因素,一個是生産成本,第二個是稅收,第三個是匯率,第四個因素是政治風險。”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單從稅收成本看,各國政策不一,導致的投資利潤的分配也會完全不同。比如説中國,有10億元的利潤,有7億元可以分配。國外不一樣,比如説稅前利潤10億元,哈薩克20%的所得稅交完剩下8億元,還有大概分幾種情況的稅,有協定的10%,沒有協定的15%,避稅的20%,再加上超額利潤稅,有7億元左右可以拿到中國進行分配,但是如果到委內瑞拉投資,石油企業所得稅高達50%,也就是説10億元,頂多可以分配一半,再加上股息稅頂多4億元能回來就不錯了;法國更慘,避稅分紅,現在最高的股息稅打擊避稅,要交75%,10億元避稅一下,剩下2億多元了。所以,只有真正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才是你的現金流了。各個國家的稅收風險不一樣的,制度不一樣,所以每個企業都是不一樣的。”

   投資缺陷:

  非國有經濟佔比不足

  2013年中國海外投資的存量中,國有企業投資佔55%,且偏好跨國並購,而規模較大的跨國並購大多采取設立境外子公司的繞道並購。從資金來源看,中國企業對外並購更多地使用自有資金,金融杠桿手段利用不足

  在規模快速提升和迎來政策紅利釋放的同時,中國海外投資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的問題。

  首先是,投資主體集中于國企,其偏向跨國並購的投資方式。

  “2013年中國海外投資的存量中,國有企業仍然是佔半壁江山,佔55%,非國有經濟佔比不到一半。”商務部合作司副司長方蔚認為,這意味著在結構層面,政府決策的投資和國企的投資仍然佔據很大比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體地位仍需進一步確立。

  對外投資主要是兩種投資,一個是新建投資,一個是跨國並購。跨國並購一直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之一。2004年-2013年,跨國並購交易總額2266.5億美元。

  葛順奇做了一個統計,2012年和2013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案例多達858個。“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跨國並購19起,合計交易額582.8億美元,佔同期跨國並購交易總額的60%。收購主體央企17家,地方國企2家”,“並購渠道選擇上,一種是母公司直接並購,另一種是通過設立境外子公司、孫公司實施並購。2012年-2013年,直接並購佔交易項目數的45.1%,交易金額的25.8%;通過境外子公司的並購佔項目總數的54.9%,佔交易金額的74.2%,規模較大的跨國並購大多采取設立境外子公司的繞道並購。”

  其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金融杠杠使用不多。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對外並購的資金來源上,50%來自於企業自有資金,境內銀行貸款約為15%,境外融資佔35%。例如2012年-2013年,對外並購交易總額717億美元,其中,企業自有資金380億美元,佔53%。葛順奇認為,“資金來源應包括企業自有資金、國內銀行貸款、境外融資和其他。目前中國企業對外並購金融杠桿利用不足。”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外資剛進中國的時候,有獨資、合作、合資的方式,合資佔80%的比例,但是,中國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獨資佔比52%,絕對控股佔24%,股權在50%以上將近78%,也就是説中國的企業對外並購往往是一下子取得控股地位。”

  葛順奇坦言,“中國的對外投資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走出去的心態比較急,投資目標不夠清晰,區位選擇缺乏科學評估,投資國優惠政策享用不夠,並購後對投資企業實際控制力較弱,過分依賴仲介公司,過度誇大美國安全審查的影響等”,“中國的企業在管理、走出去的便利化措施,在服務提供、融資、激勵措施、優惠政策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投資優化:

  稅收法律風險防範

  企業對外投資所處的環境、法律、文化,母國和東道國,國內外是極其不同的。企業對外投資的前提首先是一個風險防控的問題,對這些可控的、不可控的,對稱的、不對稱的資訊都要了解

  中國企業走向海外以後面臨各類風險,有一些是中國企業熟悉的,有一些並不熟悉。韋萊中國董事總經理馬波濤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如何去應對和管理這些風險,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是否成功。特別是稅務、法律等方面的風險管理尤其重要。

  “稅務風險控制是提高跨國企業競爭力的直接因素,必須有可控指標,稅務風險控制的效益可以達到營業收入的1%-3%,甚至是達到10%以上。”詹清榮強調,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進行一個超前的稅收籌劃,要準備好6個環節。

  第一,要了解各個國家的法律背景和稅務背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轉型國家,情況各不一樣,轉型國家是由計劃體制變過來,像俄羅斯、哈薩克等,還有一個發達國家用OECD版本,稅收不一樣,阿拉伯國家用聯合國的範本,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厄瓜多,發現我們國家的項目稅前可以列支利息成本,正常的利息可以進成本的,包括銀行利息什麼的,但是這個國家原來可以,現在不行了。所以説稅收不行,差別就很大。”

  第二,對各國的稅制要分析透。有一些國家是單行法規,有一些國家是需要議會通過。比如説哈薩克,他只有議會通過了才演算法律,打官司也是這樣,中國不一樣,中國只有三部法律通過人大,其他都是財務部,稅務總局頒布一下就可以了,各個國家不一樣,很多是判例法。

  第三,稅收成本的測算要準確。

  第四,稅前成本的列支管理。因為語言不一樣,申報的程式不一樣,稅法內容不一樣,海外投資在這個環節應特別注意。

  第五,保險費用列支與轉讓定價。保險費用列支要符合當地的保險監管要求。轉讓定價是一個很大的學問,賬必須做得很嚴謹,支援文件也是要很嚴謹,另外必須經得起當地法規幾年以後的檢查。

  最後一個環節是,境外所得回國的抵免。

  韋萊風險管理董事總經理Kevin Snowdon認為,在法律訴訟方面,建議跟當地的法律人士一起來合作進行法律風險的審核和轉移。在西方國家監管人員監管得非常嚴格,有的時候會影響到總統的決策。在西方國家監管的風險很大,雖然有的時候沒有辦法,或者是説很難去管理,但是我們要儘量找到一些解決方案。

  “金融危機後,很多的房地産公司給我打來電話,要投資這個,要投資那個,實際上這個業務和他的房地産根本沒有任何的關聯,他説我有錢,我就是想投資。”梁桂寧告訴記者,“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開展對外投資,公司內部的風險防控是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風險,包括對投資環境的了解和理解,以及人員的管理和産業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