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李揚解讀新常態:根本上是勞動生産率危機

  • 發佈時間:2014-09-22 10:24:26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王浩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在最近由工商銀行等舉行的“中國的持續增長和金融改革:資本市場的作用”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當前全球進入了一個大的長期停滯時期,即全球經濟的“新常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李揚預測,未來5-6年,中國GDP增速將進入到5.7%-6.6%的次高增長平臺。但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經濟數據意外下滑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當前是否該降息?……在類似的熱門經濟話題討論中,都離不開對“新常態”的表述,我們已經習慣於用新常態來刻畫當前乃至未來中國的經濟狀態,到底啥是新常態?

  李揚:全球進入了一個大的長期停滯時期,這樣的情況是我們現在和今後相當長時期要面對的全球經濟的新常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從2008年開始中國也進入了經濟的新常態,2009年試圖讓它回到舊常態,有了一個刺激政策,但是刺激政策第二年,經濟又迅速回落,而且留下了大量的問題。

  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看來,所謂新常態,最顯著的特徵是“經濟停滯”,全球經濟結束了之前連續20年的持續增長進入到停滯期,而且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沒有找到走出低谷的路徑。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新常態?李揚分析有三大因素:一是資源配置效率的下降,目前大量的資源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而經濟發展普遍規律則是,服務業的勞動生産率低於製造業,但這是經濟發展從二産向三産轉移的一個必經階段;第二個原因是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資本、土地等廉價的供給模式已經結束;第三大因素是,技術學習效率下降,以前中國靠引進,現在必須要靠自主創新。

  李揚:那麼綜合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勞動生産率在下降,當然聊以自慰的是全世界的勞動生産率都在下降,全世界進入了一個勞動生産率的危機,都在等著有一種創新使得勞動生産率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顯然有更為急切的要求,因為我們是一個趕超型的國家。

  新常態在中國呈現出來就是,一系列的經濟指標隨之發生變化,比如:儲蓄率、投資率很可能會下降,物價長期保持在較低水準,財政收入告別兩位數增長,國際收支控制在GDP的4%以內,貨幣供應、利率水準大幅下降等等,而這些都將引發企業、居民、政府行為發生變化,新的政策框架也將形成,宏觀當局更有定力,宏觀調控進入到更為成熟的階段。

  李揚預測,未來5-6年,中國GDP增速將進入到5.7%-6.6%的增長平臺,但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李揚:這不是衰退,而是擠掉增長水分的增長,以前雖然增速高,但是很多都是沒有形成財富積累的增長,大量的過剩生産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