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起綿對黃龍玉前景影響有多大

  • 發佈時間:2014-09-22 04:3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大勢

  “我花重金買進的幾件‘高檔’黃龍玉手鐲,後來發現都起了綿。”日前,做翡翠生意的林先生對南方日報記者談起其早年收藏黃龍玉的經歷,露出一臉掃興。在廣州珠寶玉石市場,林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翡翠專業批發商,然而,面對黃龍玉這一玉石家族裏邊的新成員,他卻儼然一位門外漢。

  黃龍玉是2004年在雲南龍陵縣河床裏發現的一種新玉種,2011被國家正式錄入《國家珠寶玉石名錄》,成為與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此後,大批民間資本涌入産地投資,黃龍玉的身價也一路飆升。由於黃龍玉有著豐富的色彩,加上有飽滿的油性和極好的硬度、韌性、光澤和透明度,常常被拿來與翡翠、新疆和田玉、田黃、雞血石等傳統美石相比較,因而在業內一直吸引眼球,甚至被譽為唯一能夠在發展勢頭上直逼和田玉和翡翠的玉石新貴。

  不過,與水漲船高的名氣相伴,黃龍玉起綿的現象這些年也備受藏家關注。尤其是對於林先生這類曾花大價錢參與收藏的非專業玩家來説,他們搞不清楚,自己手中這幾件藏品起綿,到底是一種僅為個別意義上的意外,還是黃龍玉身上具有普遍性的致命傷。

  行業

  以次充好使起綿備受關注

  在許多收藏界的新手眼裏,起綿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所謂綿,一般為呈半透明至微透明的白色雲霧狀、不規則網狀、脈絡狀的淺色絮狀物。正是基於這一外觀特性,業內人士把玉石身上的這一現象形象地比喻成“起綿”。

  記者查閱地質學資料發現,綿其實是由玉石當中的微細孔隙或隱裂隙群所聚集而成的,其主要填充物是一些密度比玉質小得多的空氣或少量液體。當有光線照射的情況下,這些空氣或液體通常會發生散射或折射,而顯現出微透明的絮狀“綿”。綿的存在,往往會使一塊玉料的質地在局部失去透明溫潤的美感,因此,一直被業界人士視為可以直接影響該玉料身價的“瑕疵”。

  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駱柱英是國內最早進入黃龍玉收藏領域的大藏家。他對黃龍玉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一位在龍陵縣做水電站的廣西老闆,某天在河裏意外發現了這一類似黃蠟石但看上去更美的石頭,於是馬上電邀了幾位家鄉的石友過來鑒定。其中有位石友知道駱柱英在玩石這一塊也很“瘋狂”,於是把駱也叫上了。

  “在黃龍玉發現初期,因為玩的人不多,市場上流通的都是河裏撈起來的上等料,所以沒聽説誰手裏的東西起過綿。”駱柱英告訴記者,起綿的問題是在黃龍玉作為國家公認的新玉種在玉石市場出現、全國各地的石友和珠寶商大規模涌進這一領域之後出現的。河裏的好東西很快就被撈空了,後來的人只能往山上走,搶山料。

  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雲南黃龍玉協會顧問譚偉波也是廣東較早進入黃龍玉收藏領域的大玩家,他也向記者證實,開始那幾年,在全國各地都可以很容易買到上等料,甚至可以説遍地都是,但是隨著追逐黃龍玉的資本越來越多,就算到龍陵本地去,要找幾塊上等的料子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這些年一直在協助譚偉波打理黃龍玉生意的女兒譚思韻則向記者透露,起綿問題,是因為好料在市場上出現稀缺的後期,有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來賣給客戶,從而逐步引起市場關注的。頭幾年,黃龍玉價格飆升,一些業內的商家就想著賺快錢。當時大部分黃龍玉愛好者都處於入門階段,對黃龍玉品質的認知半懂不懂,在不良商人的推銷下,糊裏糊塗地買進大量次品。

  不過,譚思韻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黃龍玉行業發展逐漸變得成熟,而黃龍玉的玩家經過前期的失敗,也積累起豐富的經驗,懂得區分好壞的人越來越多。在黃龍玉的起源地——雲南市場上,也有了明顯的分割線,好的價位非常高,次品價格便宜得沒人買。

  釋疑

  起綿並非黃龍玉獨有現象

  目前,黃龍玉的原材料多種多樣,但市場上常見的主要有山料、水草皮料、草皮料、淺表坑料、深坑料、山流水、籽料等。其中,最受藏家青睞的又以籽料、山流水和草皮料為多。

  那麼,哪一類原料更容易起綿呢?按照業內一些人士的説法,優質籽料、山流水、草皮料一般不會起綿。而廣州華林國際珠寶城的黃龍玉專業批發商裕玉閣負責人梁彩蓮則告訴記者,起綿是因為料子相對比較新。以此來説,起綿或多見於山料、水草皮料、淺表坑料、深坑料。

  水草花是黃龍玉收藏界一直非常青睞的料種。據業內專家分析,大多數的水草花都會起綿,不僅是黃龍玉的水草花有這一現象,在其他玉石的水草花料中,起綿也是常見的普遍現象,這主要是由水草花形成的條件和形態決定的,具有礦物學上的必然性。在黃龍玉形成過程中,玉料在外界的溫度、濕度、物理壓力、構造應力等的作用下,可能留下了一些以裂隙、隱裂隙等形式存在的成石痕跡。而錳、鐵等元素就在玉料的形成過程中,逐漸浸透、滲入玉料的裂隙之間,經長期沉澱進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水草花。這些微裂孔隙同樣也為起綿現象創造了條件。因此,在不經保養的情況下無絲毫起綿現象的水草花是非常少有的。

  實際上,起綿並不是黃龍玉獨有現象,而是廣泛存在於其他各類玉石。

  業內專家指出,其他玉石也會有起綿的現象。當玉料存在不均勻的、玉質較差、偏粗的夾層時,或者常年暴露在乾燥石灘而風化脫水發枯者,就常見起綿現象;當綿弱而不顯時,用油養、人養都能消除。但枯綿、空隙綿、裂隙綿、網狀綿,雖經油養隱綿的方法處理可暫時隱去,但當油質或水分揮發後綿又會或多或少地重現。

  不過,在廣東省地質局一位匿名專家看來,以原材料的不同,來認定哪種玉料是否容易起綿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這位專家對記者表示,黃龍玉起綿確與這類玉石的成因有關。國家寶玉石標準,對黃龍玉的定義是,屬於玉髓的一個種類。這些玉髓在構造角礫岩的基礎上經低溫熱液作用形成,含有地質意義上的水,製成成品後,部分失水就起綿。很多人問臺山玉為什麼不會起棉,其實臺山産的石英質的玉石大多不是玉髓,而一般定義為石英岩,其顆粒較粗,不含結構水,因而沒有失水的問題。成因不同的玉髓,含水不一樣,同類型的都會失水起綿。不過,他又説,黃龍玉中也有一些顆粒粗的不失水。

  爭議

  黃龍玉收藏價值前景如何

  伴隨著起綿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一些新入行的藏家也在關心這一新玉種未來的收藏價值前景如何?

  譚偉波是極為看好黃龍玉前景的大玩家。早在2007年,在業界還未完全為黃龍玉正名、前途一片未知的情況下,他便曾因不惜花重金聘請著名工藝大師高兆華打造大型玉雕作品《日月同輝》而在當時的黃龍玉收藏界名噪一時。他和女兒譚思韻的觀點一致,起綿問題是因為玉質不夠緊致造成的,精品黃龍玉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黃龍玉身上集中了翡翠、和田玉等其他優秀玉種的許多優點,水種色各方面都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對於一個專業的收藏家來説,本身就要求有更好的眼光和鑒定能力。只要收的是好東西,不可能掉價。因為真正的好東西是有稀缺性的,識貨的人都追著要。

  裕玉閣掌門人方華橋則更進一步地指出,“作為初入行的藏友,一定要搞清楚,並不是所有龍陵縣出産的這類美石都能叫黃龍玉。這就跟不是所有的緬甸玉都能叫翡翠是一個道理。

  他此前告訴記者,就算是黃龍玉的原石,大多數在未經雕琢的情況下,也是不具備觀賞和收藏價值的,只有少數精品原生黃龍玉才具備觀賞和收藏價值。對於那些優劣不分的收藏愛好者來説,面臨的風險無疑最大。因為劣質的黃龍玉就跟普通的石頭一樣,並不具有任何投資的價值。“收一百件差的,都不如我一件好的。”

  具體到起綿的問題,他認為,做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要降低自己的風險,就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只有當自己懂了的時候,才知道怎麼去找出那些不會起綿的黃龍玉,才知道怎麼去買進真正有收藏價值的東西。

  當然,業界也不乏一些悲觀者。台灣著名珠寶專家湯惠民就對記者表示,與其他玉石相比,黃龍玉除了起綿的問題,目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短板,那就是文化底蘊不夠深厚,短期被資本推高,給接盤者帶來風險。在他看來,黃龍玉不像琥珀、碧璽、和田玉等,有漫長的歷史文化積澱,在故宮和許多名人的歷史,都可以找到自己脈絡。因此,他不看好黃龍玉,至少認為其前景不如南紅。

  上述匿名地質專家也表示,黃龍玉屬於玉髓的一個種類。該類石英質的玉石數量龐大,並不具備寶玉石應有的稀有性,至於收藏價值有多高,則見人見智。黃龍玉和臺山玉,都是做工藝品的好料,但是還達不到寶玉石檔次。

  不過,支援黃龍玉的人則認為,黃龍玉在色澤、油性和質地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克服它目前的這些短板。他們堅信,不起綿的優質黃龍玉,有著不容忽視的競爭力,並不能因為它是新玉種,就抹殺它的收藏價值。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實習生 鄭庭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