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本型理財産品發行佔比或上升

  • 發佈時間:2014-09-22 04:32:0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理財頭條

  眼看三季度末即將到來,傳統的銀行理財産品高峰卻並未到來。為了約束商業銀行的存款“衝時點”行為,有效防範和控制負債端的規模波動所産生的風險,最近,銀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共同發佈了《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辦發〔2014〕236號),引導商業銀行改變對於存款的績效考評制度,增設存款偏離度指標,也對理財市場産生了較大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金融自由化進程的加快,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被壓抑已久的商業銀行存款急需尋找更高回報的出路。一時間各類型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紛紛加入到資産管理大軍之中,“搶錢”大戰愈演愈烈。也催生了季末高收益理財盛宴。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禁止理財産品倒存

  “拉存款”在各家商業銀行經營業務中的重要地位越發顯著,特別是在存貸比的考核壓力之下,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利用各種手段突擊吸收存款。通過銀行理財産品倒存,就是關鍵時點“拉存款”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也是236號文明確禁止的其中一個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的方式。普益財富分析指出,通過銀行理財産品倒存,是指銀行有意設計不合理的期限結構,將發行和到期時間集中于每月下旬,于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將理財資金轉為存款。

  監管規定的禁止通過理財産品倒存,所指的理財産品主要是非保本型,銀行利用理財産品進行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相互轉化與相互配合。由於銀行理財産品通常有幾天至十幾天不等的資金募集期,這段期間所募集的資金仍算是銀行活期存款,因此理財産品突擊發行于月末或者季末,能夠帶來可觀的存款規模,尤其是銀行跨月或者跨季發行高收益短期限産品。

  而月末或者季末集中到期的理財産品也能夠達到增加存款的作用,如果到期時點與高收益産品的發行時點做好銜接,那麼到期産品的資金將繼續留存在同一家銀行內。事實上,月末或者季末大量理財産品的到期與發行共存,就是一個將“理財變為存款再變回理財”的過程,普益財富統計分析指出,在通常情況下,在這短暫的期限內會發生理財規模與存款規模此消彼長的現象。

  理財平均定價水準未必下滑

  在明確不得通過銀行理財産品倒存的基礎上,236號文引入存款偏離度指標進行定量監管,要求每月的月末存款偏離度不超過3%,同時季度最後一月的月末存款偏離度還需參照最近4個季度最後一月的日均存款數據進行計算。

  顯然,當前存款偏離度指標實施之後,銀行只能被迫淡化月末時點突擊吸收存款的方式。“但是在當前銀行對於存款的需求無法降低的前提下,也只能將時點衝存款變為更加日常的行為,從而可能形成時段衝存款,比如從每月中下旬、季度最後一月上旬即開始增強每日存款考核,從而增加日均存款規模。”普益財富分析師方瑞表示。

  此外,銀行利用理財産品吸收存款的規律也將隨之變化。認為,對於非保本型理財産品來説,其發行募集期間及到期清算之後依然可幫助銀行增加存款,因此這種理財吸存的操作手法不會停止。唯一變化的將是集中發行和到期産品的時點由原來的月末或者季末提前至整個下半月,季末最後一月有可能是整月。

  “在市場資金面不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水準將從過去季末時點突然上漲,轉變為一定時段的‘溫和提升、平穩運作’的態勢。”表示。同時,由於日均存款規模的考核力度將加強,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收益率提價週期將被拉長,因此總的來看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的行業平均定價水準相比過去會有所上升。

  保本型理財産品規模或上升

  此外,可以算作“結構性存款”的保本型理財産品的發行佔比或將出現上漲。與非保本理財産品不同的是,保本型理財産品為表內業務,相當於銀行的負債,其所募集的理財資金在産品投資期間也算作銀行存款,通常計入結構性存款科目。

  從本質上看,保本型理財産品從發行開始日至到期清算日結束都視為銀行存款,這樣一來保本型理財産品自始自終都是銀行吸收存款、穩定負債之利器。因此,在日均存款更加得到重視的情況下,銀行將加大保本型理財産品的發行力度。分析認為,此類産品的市場佔比有望提升,同時産品投資期限或將被拉長,市場平均收益水準也將出現抬升。

  對於中小型區域性商業銀行,其發行固定收益類的保本型理財産品的意願會更加強烈。上述人士分析表示,對於具備衍生金融工具投資能力的大中型銀行,保本型的結構性存款産品可能成為未來突破重點,主要原因在於這類産品的本金部分放入存款項下,收益部分投資于衍生金融工具,滿足了穩定存款之功用,同時也符合市場對於理財業務回歸資産管理本質的要求。

  居民存款意願

  較上季下降

  ■相關

  2014年第3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兩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在儲蓄、投資和消費的意願上,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46%,較上季下降1.6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18%,較上季下降0.4個百分點。而隨著投資市場的相好,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36%,較上季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産品”、“債券”和“實業”,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佔比分別為31.3%、16.6%和13.1%。

  此外,近六成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3.5個百分點。36.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僅有3.6%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對下季房價,19.2%的居民預期“上漲”,51.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5.8%的居民預期“下降”,13.4%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佔比為14.2%,較上季下降0.2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