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部門出臺存款偏離度新規 促銀行加速戰略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9-18 09:5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過制度層面驅使商業銀行加快轉型升級,是解決銀行業存款“衝時點”行為治本之法。我國已進入了泛資産管理時代,這需要銀行打破信貸這種傳統的單一的業務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包括資産管理、財富管理、財務顧問、私人銀行、投資銀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信託投資、融資租賃等綜合性、多功能經營模式實現營收的多渠道和多元化。希望銀行業能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戰略轉型,真正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

  為指導商業銀行設立存款偏離度指標,進一步約束存款“衝時點”行為,銀監會、財政部、央行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研讀《通知》精神,存款偏離度管理新規在經營戰略上或敦促銀行業加速轉型。

  所謂存款偏離度(各項存款餘額/日均存款餘額-1),用來測算存款的波動性,屬於銀行主要經營狀況指標之一。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存款“衝時點”表現十分明顯,存款月末衝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離度較高,季末尤為突出。一些商業銀行通過高息攬儲、非法返利、延遲支付、以貸轉存、以貸開票、理財産品、同業業務等手段吸存倒存。實際上,早在兩年前,銀監會就發佈過《關於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範經營的通知》,提出了貸款業務“七不準”、服務收費“四公開”。如今看來,還是有一些商業銀行非但沒有認真貫徹執行這些規定,而且不規範經營手段比原來更隱秘,監管難度更大。而月末、季末和年末千方百計“衝時點”變相高息攬存,也成了社會融資成本增高的重要影響因素。

  鋻於“過山車”似的“衝時點”行為已對貨幣政策的外部環境形成干擾,以存款偏離度來規範“衝時點”行為,可為宏觀政策創造相對好的外部條件。從這次發佈的《通知》的核心內容看,對銀行業的制約作用或將比較大。一是督促商業銀行加強績效考評管理,完善績效考評體系,加強對分支機構績效考評管理,合理分解考評任務,從根源上約束存款“衝時點”行為。二是約束商業銀行違規吸存、虛假增存行為。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違反規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檔次,不得另外設置專門賬戶支付存款戶高息;不得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不得接受任何個人或機構等資金仲介組織的存款;不得拖延、拒絕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不得強制設定條款或協商約定將貸款資金轉為存款,不得向“空戶”虛假放貸;不得將貸款資金作為保證金迴圈開立銀行承兌匯票並貼現,虛增存貸款等。三是設置月末存款偏離率指標,督促商業銀行合理控制月末存款偏離率。根據歷史數據及測算情況,設置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並附加限制季末月日均存款的可計入金額。四是明確監管措施,要求各級監管機構建立存款波動情況統計監測制度,對存在存款異動較大、違規吸存、虛假增存等問題的銀行,按嚴重程度相應採取限制準入、降低評級、限制業務、提高穩定存款比例等監管糾正與處罰措施。

  不過,新規的發佈和實施究竟能否從根本上扭轉局面,最終還須有實踐來檢驗,不片面追求規模、速度,走追求品質、效益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畢竟不可能一蹴而就。

  商業銀行存款“衝時點”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管理層也推出過不少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都沒能起到治本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過於旺盛,而人口老齡化下居民儲蓄率下降導致存款爭奪激烈。再比如商業銀行長期依賴存貸款業務利差,這種營收模式要求銀行必須要做大信貸規模,而做大信貸規模依賴於做大存款規模作為支撐。而在利率市場化不斷加速、存款保險制度擬推出、外匯佔款的增長或將持續下行的情況下,加之網際網路金融的鯰魚效應,造成商業銀行存款上升緩慢甚至流失,這就更加重了商業銀行存款壓力,強化了攬存衝動。再比如,管理層存貸比考核與銀行業績考核兩重壓力的驅動。一方面受到銀行存貸比時點考核的制約,銀行為達標不得不在月末突擊攬存;另外一方面則是銀行有業績考核壓力,特別是上市銀行在季末、半年末、年末發佈業績數據,銀行有業績增長壓力。因此,現在的問題是,在存貸比監管指標以及銀行業績考核指標未有所調整的情況下,存款偏離度會不會將加大銀行攬存的壓力?存款偏離度導致貸存比考核實際上更嚴格,而以“偏離度”考核存款,形成監管成本上升會否導致存款變得更加昂貴和稀缺?

  從戰略視角考量,筆者認為,通過制度層面驅使商業銀行加快轉型升級,是解決銀行業存款“衝時點”行為治本之法。為此,應從放寬直至取消存貸比監管、推廣大額存單發行、加快資産證券化等方面著手,鋻於存貸比是《商業銀行法》中的法定監管指標,短期而言,取消這個指標不太現實,但間接放鬆存貸比指標則是促進信貸結構調整、完成供需銜接、保持存貸款持續穩定增長的根本手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援中小微企業依託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融資,以此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減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三農對商業銀行信貸這種間接融資的需求,也能大大減輕商業銀行攬存衝動和壓力。再有,大力發展綜合性、多功能經營是商業銀行實現功能創新和科學發展的戰略選擇。如今,我國已進入了泛資産管理時代,這需要銀行打破信貸這種傳統的單一的業務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包括資産管理、財富管理、財務顧問、私人銀行、投資銀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信託投資、融資租賃等綜合性、多功能經營模式實現營收的多渠道和多元化。希望銀行業能適應經濟新常態需要加快戰略轉型,真正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