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桂嶺紅 幾多脫貧夢
- 發佈時間:2014-09-18 08:35:23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柘榮縣富溪鎮嶺後村秋茶開採。待加工後,這些茶葉將被打上自主品牌“桂嶺紅”,進入柘榮、福州乃至北京、東北等地的茶葉市場。
嶺後村地處偏遠,是一處“挂”在山坡半壁上的小山村,地勢陡峭、土地貧瘠,種田效益極低,自然條件與生産生活環境並不好。2002年,嶺後村被寧德市列入首批扶貧開發重點村。
後來,經土地流轉,由澤暉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統一管理的漫山茶葉,寄託著嶺後村數十年來的脫貧夢想……
從失敗中走來
嶺後村從未停止過脫貧求索,但遇到過一些挫折。
“上世紀80年代,村集體辦起水電廠,可引進的設備比較落後,加上水源不大,産能跟不上。”村支書林良堯介紹,“上世紀90年代,村裏又辦了集體茶場,但因體制不活、管理不善等,以虧損告終。”
2000年,林良堯當選村主任。包括他在內的新一屆村兩委幹部,開始發動群眾種植速生林和黃梔子。可惜,速生林因引進的苗木不適合當地實際,種植失敗;黃梔子倒是種植成功了,卻遭遇市場整體低迷,沒能給村子帶來收益。
2002年,嶺後村被寧德市列入首批市級扶貧開發重點村。2003年,林良堯上任村支書時,村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僅2000多元,村集體負債4萬多元。
“當時,最重要的是為發展打基礎。”林良堯回憶説,得益於各級各部門的“輸血”資金及寧德市領導掛鉤幫扶,2004-2007年,村裏完成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如通電、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建防洪溝、村道硬化等,“總共花了40多萬元”。
2006年起,村幹部經市場調研,認為茶葉市場比較穩定,且村裏有一定的産業基礎,便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茶葉。“村裏對茶苗補助一半。”林良堯説,“所有資金,全是村裏‘化緣’來的。”
2007年,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提高到3700多元,村集體也基本還清歷史欠賬。
然而,林良堯又遇到新問題:“村裏許多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土地拋荒。留下來的多為上了年紀的村民,在分散種植、缺乏示範的背景下,茶葉新品種、管理新技術很難推廣。”
錢與地的破題
能不能通過土地流轉,實行茶葉的規模化、標準化經營?
2008年,嶺後村被寧德市扶貧協會確定為扶貧開發掛鉤試點村。得知林良堯的設想,扶貧協會會長余上富給出建議:“能不能引進鄉賢,成立公司,把土地流轉到公司統一經營?”
林良堯第一時間想到林龍生。林龍生,嶺後村人,福建晟寶龍房地産開發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龍生回饋家鄉意願強烈,想捐點款,改善基礎設施。”林良堯説。
在與鎮村幹部交流後,林龍生決定改捐款為投資,投入150萬元成立澤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茶業。公司總經理由林良堯擔任,同時由股民選舉出4名在該村有一定威望的入股大戶擔任董事,負責監督公司財務、參與公司管理,從而形成鄉賢能人領頭、村民能人參與的企業管理機構。(下轉第3版)
本組報道由本報記者 朱海華 鄭曉強 通訊員 潘文書采寫
(上接第1版)
“公益性捐款,捐二三十萬元了不得,而生産性投資一下拉來150萬元,這就是市場的力量。”林良堯説,“這下,錢與地的問題都解決了。”
嶺後村優先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每畝地均為20股,分兩種情況:農戶入股的是山壟田,每畝折成6股,公司投入資金佔14股;農戶入股的是農地(大多為拋荒山地),每畝折成3股,公司投入資金佔17股。産生效益後,先預留20%作公益事業基金,農民和公司再按比例分紅。
部分村民擔心經營風險,不願入股,公司就向其租賃土地;有個別村民想留著土地自己發展生産,公司就將租賃來的地塊,在群眾自願的情況下予以置換,創造連片經營的條件。
目前,嶺後村121戶村民有102戶參與流轉土地,面積達1330畝。其中,入股995畝,租賃、置換土地335畝。流轉來的土地,主要種植茶葉,部分用於發展毛竹和油茶等。
迎來歷史拐點
土地流轉後,澤暉公司擁有了全縣規模最大的連片生態茶園,種上金觀音、金牡丹、紫玫瑰等高優茶葉新品種,併發動村民養羊,利用羊糞和菜籽餅進行混合,為茶園提供基肥。
一開始,公司將茶青直接賣給外地品牌茶企。林良堯算了一筆賬:加工一公斤毛茶約需9公斤茶青,9公斤茶青只賣1800多元,而一公斤毛茶賣2600-3000元,精深加工的品牌茶葉能賣到4000元左右。
“為什麼要把利潤的大頭讓給別人賺呢?”林良堯説。
於是,2010年起,澤暉公司開始建廠房、買設備,並請武夷山、安溪的制茶師傅到府指導,提高茶葉生産工藝水準和茶葉品質。2011年,公司註冊“桂嶺紅”品牌。去年,公司茶葉獲省農業廳授予的省名茶獎、省優質茶獎。
去年,公司年産值達1910萬元。公司賺錢了,村民呢?
今年33歲的林國寶,從小在貧困中成長。作為長子的他,讀完初一就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長期在外,自家的土地也慢慢荒蕪。後來,他和家人以17畝土地入股澤暉公司,另出租3.5畝土地,去年入股分紅和租金收入分別為1300多元、980元。2011年底起,他還到澤暉公司上班,身兼兩職:開車載送村民到公司在外鄉的茶葉基地耕作;參與茶園管理。“光工資,我一年能從公司領到3.6萬元,與在外打工的收入差不多,還可照顧到家裏的老母親。”
有分紅、租金,以及幫澤暉公司採茶、打工,嶺後村民收入首次有了穩定、可持續增長的途徑。去年,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22萬元,比全省平均水準高1000多元,村集體收入也達到3.6萬元。
“嶺後村終於迎來擺脫貧困的歷史拐點。”林良堯滿懷憧憬,“依託連片大規模茶園,接下來,我們打算以茶園觀光、採茶體驗為賣點,將旅遊和茶産業結合起來,繼續開拓增收渠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