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深企稱進軍美國專利遭竊

  • 發佈時間:2014-09-18 07:31:5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一樁深圳企業起訴美國“龐氏騙局”CEO案在深圳企業圈引起廣泛關注。記者隨後了解到,該案起于深圳一家企業的創新産品在進軍美國後,先後遭遇侵權和詐騙一事。深圳裏陽電子持有專利的電子蠟燭在2010年向美國合作方提供技術資料後,被美國合作方搶先拿到專利證書,並另尋找中國製造商進行生産和銷售,賺取高額利潤。

  據了解,這家企業的遭遇,也代表和反映出中國創新企業在走海外市場所遭遇的常見困境——自主研發産品易被仿製,維權成本高昂無法承擔等。深圳市裏陽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鋒表示,雖然目前這一專利已重回裏陽電子。中國企業在尋求海外合作方時,要儘量選擇那些已運營數十年的“老牌”企業合作,最好先做一下背景調查,並同時有意識地注意保護自身産品的智慧財産權。

  南方日報記者 曲廣寧

  起因??

  美合作方盜用圖紙 製造産品在美銷售

  裏陽電子是一家坐落于深圳蛇口的科技企業,從2004年,便開始做電子蠟燭燈産品,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電子蠟燭和LED照明産品開發及製造商之一,僅僅在美國,裏陽電子每年的銷售額就多達十幾億美元。

  2009年,裏陽電子經過研發,發明瞭一種電子蠟燭。這種電子蠟燭用乾電池或鋰電池作為能源,其最上面的“火焰”會像真實的傳統蠟燭一樣閃爍。這使得該電子蠟燭不僅與普通蠟燭沒什麼兩樣,而且避免了室內點燃蠟燭的相關危險。

  歐美等民眾普遍有點蠟燭的習慣,但是越來越多的地方和場所,禁止在室內點放蠟燭,因此電子蠟燭上市,可為裏陽電子帶來可觀的銷售額和利潤。而據測算,美國每年的電子蠟燭市場約有1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深圳市裏陽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鋒告訴記者,2010年6月,裏陽電子在國內以及美國、加拿大、德國等都申請了該電子蠟燭的專利。但由於專利審核時間較長,國內的專利證書直到2012年8月1日和2014年6月25日才分別拿到,而美國的專利證書也是2014年7月29日才拿到。

  正是利用這一時間差,裏陽曾在美國的合作方仿製了這一産品,並搶先佔領美國市場。李曉鋒告訴記者,2010年早期,美國Candella公司及其創始人Peter Smith主動與裏陽接洽。當年3月,該公司和裏陽簽訂了多項全球獨家製造、開發和分銷協議,同時還簽訂了保密協議。在保密協議裏雙方約定,Candella公司不能將裏陽提供的有關電子蠟燭技術資料提供給第三方共用,不能利用裏陽的技術仿製産品等。當年4月,裏陽向Candella公司多次寄送了電子蠟燭樣品和電子蠟燭技術圖紙。而不久後,美國Candella公司回復稱,裏陽産品價格太高,市場賣不動,便中斷了與裏陽的合作。

  李曉峰告訴記者,Peter在拿到裏陽電子的電子蠟燭圖紙後,迅速找了美國的迪斯尼公司,並利用迪斯尼公司的專利申請渠道,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和德國申請專利,而且是後申請卻先拿到了專利證書。李曉峰説,在美國申請專利,申請後小公司往往需要數年才能獲得證書,而像是迪斯尼這樣的大公司,一般僅需要9個月便能獲得證書。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Candella公司于2010年8月才申請該項電子蠟燭的專利,但2011年該公司就拿到了專利證書。

  李曉峰表示,不僅如此,Candella公司還和Luminara Worldwide公司簽署了另外一份獨家製造和分銷協議,並通過Luminara的CEO和中國製造商的聯繫,找到中國廣州亞一照明科技,專門開設生産線製造這種電子蠟燭,並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銷售産品。據裏陽電子估算,在2011年前4個月時間裏,僅通過美國最大的電視頻道QVC,Candella和Luminara就銷售了1000多萬美元的産品。

  困境??

  專利先申請卻後獲得 深圳企業吃“啞巴虧”

  發現這一情況後,裏陽電子便開始向美國各經銷商説明,美國Candella/Luminara侵權了裏陽電子智慧財産權的産品,但由於其通過迪斯尼申請的專利已經在手,而裏陽電子的專利證書直到2014年7月底才拿到,當時經銷商無法認可裏陽在該産品上所擁有的專利。

  不得已,裏陽電子首先選擇在國內起訴該産品的國內製造商。2013年,裏陽電子在廣州市中院起訴該電子蠟燭的國內製造商——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前身即為廣州亞一照明科技),而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受理了該案。據李曉峰告訴記者,裏陽電子2011年9月14日獲得電子蠟燭的外觀授權,而2012年8月,裏陽電子也拿到了電子蠟燭的發明專利之一。目前該專利的法律狀態都為有效專利。

  裏陽訴稱,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未經許可,大量生産、銷售與原告裏陽專利保護的外觀設計相同的産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1條的規定,給原告造成了嚴重損害。因此,裏陽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判令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對裏陽專利的侵權行為,賠償裏陽損失人民幣合計150萬元和裏陽因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必要費用人民幣6萬元,並判令由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在該案進行中時,美國人邁克爾·奧肖內西(Michael O'Shaughnessy)取代Peter控制了Candella/Luminara公司。隨後,邁克爾出面與李曉峰溝通談判解決辦法。

  李曉峰告訴記者,邁克爾出面,以不能影響電子蠟燭産品銷售商的利益和産品生産商更換需要過渡時間為由,希望和裏陽電子合作,逐步由裏陽電子取代其原來在國內的製造商。而後,邁克爾還向裏陽電子派出了多名工作人員以示加強雙方合作,為裏陽電子接替同方照明成為電子蠟燭的製造商做準備。“當時我們還沒有拿到美國的專利證書,邁克爾提出的方案對裏陽電子有利,因此雙方達成和解,並簽訂了和解書,隨後我們在國內撤訴了。”李曉峰表示。

  然而,一直到今年5月,裏陽電子依然沒有接到美國方面的任何訂單。“我們著急了,又催邁克爾,於是他們下了一張350萬美元的訂單。”李曉峰説,裏陽電子於是立即安排生産,但出了14萬美元的貨後,發現對方出具的付款材料根本無法兌付,“我們這才發現這筆訂單仍是一個騙局,對方希望以大額訂單拖垮我們企業,但至今對方未付款,而已生産的産品則堆在倉庫裏”。

  不僅如此,隨後李曉峰通過背景調查發現,這位邁克爾正是美國出名的“龐氏騙局”CEO。記者隨後搜索其姓名發現,2009年12月,新華社曾發通稿披露路透社總結的2009年度臭名昭著的“美國十大金融醜聞”。其中,湯姆·皮特斯詐騙消費者案位居其列,而該詐騙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正是邁克爾·奧肖內西。據報道,該詐騙案涉案金額達36.5億美元,湯姆·皮特斯獲50年監禁,而被認為是實際控制人的邁克爾·奧肖內西,卻因美國法院目前暫時無法掌握其詐騙證據而一直逍遙法外。

  進展??

  可能會贏官司卻虧錢 但將堅持維權到底

  2014年7月底,裏陽電子終於獲得美國的專利證書,決定起訴邁克爾及其所控制的Candella/Luminara公司,以及其國內的製造商同方照明。

  “雖然晚拿到證書,但由於申請時間早于那家美國公司,因此裏陽電子獲得專利證書後,實際上,此前的那份證書已經無效。”李曉峰表示,再加上美國對於侵權産品的懲罰性條款,因此裏陽獲得專利證書後,該電子蠟燭的經銷商都找回裏陽電子改而銷售其生産製造的産品。

  2014年8月6日,在裏陽電子啟動對邁克爾及其所控制的Candella/Luminara公司的訴訟之後,裏陽的國內維權行動也同時開始。李曉鋒提供的資料顯示,8月14日,裏陽向深圳海關提交扣押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貨品的申請。8月18日,深圳大鵬海關查獲了一貨櫃貨品。8月26日,裏陽與深圳中院法官一起到大鵬海關第一查驗場封存了此貨櫃的6個樣品。經查,櫃內貨物為電子蠟燭,共13896個,貨值為75萬元人民幣。

  此外,李曉鋒提供的資料同時顯示,8月19日,裏陽向深圳海關再次提交扣押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貨品的申請。8月23日,深圳大鵬海關再次查獲了一貨櫃貨品。經查,櫃內貨物為電子蠟燭,共17600個,貨值88萬元人民幣。9月5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到深圳鹽田海關正式對上述兩個貨櫃“電子蠟燭”實施保全措施。

  與此同時,裏陽針對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的訴訟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8月,裏陽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訴狀,訴請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原告專利侵權行為,並賠償原告人民幣500萬元及因制止其侵權所支付的必要費用等。據悉,此案將於2014年11月4日在深圳開庭。

  據媒體報道,作為被告方的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同方股份副總裁王良海此前在公開場合表示,LED蠟燭燈(即電子蠟燭)是其發明的,該産品將為同方股份帶來上億元的利潤。而日前,有記者專門就此事向王良海求證,王良海表示:“電子蠟燭就是我發明的,打官司就打唄”。

  對於這場跨國官司,李曉峰表示:裏陽電子對勝訴很有信心,但擔心“贏了官司虧了錢”。李曉峰解釋,前幾年,這家美國公司已經用裏陽的專利,在一個新産品最賺錢的頭幾年裏賺了很多錢,而裏陽再進入這一市場,無論是價格還是裏利潤都已被壓縮。而在官司上,裏陽起訴要承擔美國高昂的維權成本,“目前僅案件初期,裏陽花費的律師費就多達40萬美元,而預計打完這一官司要花費400萬美元。”李曉峰説,同時,按照美國的法律,即使裏陽勝訴,被告也不會承擔律師費用,而且一旦面臨賠償時,這家美國公司完全有可能直接破産,讓裏陽電子拿不到賠償。

  “不過,即使這樣裏陽也會堅持打這個官司。”李曉峰説,自從金融危機以來,裏陽電子被侵權的這種情形時有發生,在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品樣品被外國公司獲得後,一旦中國企業開出的産品價格不符合他們的期望後,這些外國企業就會甩開發明者,去找第二家中國企業仿製,並自己銷售。而大多數中國企業無法承擔高額的維權成本。“裏陽有實力,因此裏陽決定將這場官司打到底,就是要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以身説法。”李曉峰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