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8年的家庭收支,他記得清清楚楚

  • 發佈時間:2014-09-18 06:35:47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重慶晨報記者 羅強 報道

  1976年,我開始記錄家庭現金收支流水賬,當年一家7口人,一年的收入是117塊7毛錢,消費支出是112塊1毛4分錢。

  1985年10月10日,我家通了電,第一個月交了3毛錢電費。

  2005年11月12日,我家買了第一台彩電,21英寸的,花了800塊錢。

  2010年8月15日,我家買了第一台冰箱,本來要花2200塊錢,國家補貼了400元,結果只花了1800元。

  到了2013年,當年家裏就我和老伴兩個人,收入了19735塊錢,消費支出是18984塊4角錢。

  ……

  這些,就是袁永寶的“記賬”人生。

  9月17日,在重慶市第五屆統計開放日活動中,這位被譽為“最美記賬員”的68歲老人袁永寶與我們一起分享了他38年的記賬人生,用他那整理成冊的10多個賬本,展現了重慶百姓收支、物價變遷。

  38年前他為自家記賬

  説起袁永寶“記賬”,這還源於“當時生活拮據”。袁永寶是涪陵義和鎮鴨子村人,1976年開始記錄他自家的“流水賬”。

  “不過,我很清楚地記得第一年全家7口人的流水賬。”個頭不高,板寸頭看起來很精神,一身簡樸的衣衫很符合“節約會過日子”的鄰里評價。

  1976年,全家7口人,一年的收入是117塊7毛錢,消費支出是112塊1毛4分錢。

  就在那一年,剛剛30歲的袁永寶與父母分了家,“唯一的家産就是一塊手錶。”袁永寶組建新家,記下的第一筆賬就是:賣手錶一塊,收入35塊錢。

  親戚結婚送禮支出2元

  如今,袁永寶還盡力收藏著他的每一個賬本,“這些可都是寶貝。”袁永寶小心翼翼地展示著他的這些賬本。翻開這些賬本,賣菜收入1.8元,買鹽巴支出6角錢……親戚結婚賣了5斤苞穀子,送禮2元……

  “忙完一年,看一看自己的賬本,就知道自己花了哪些錢,有哪些是必須花的,一年大概掙了多少錢,心裏就有個數了,免得花些冤枉錢。”袁永寶如是説。

  村會計到府找我記賬

  袁永寶喜歡記賬、會過日子的評價在村裏傳開了。1987年,村會計袁有福到府找到了袁永寶,“他給了我一個本子,讓我填,説是搞家計調查。”袁永寶其實當時並不太明白。

  袁永寶二話沒説就接下了,可他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家計調查”,實際就是統計部門早期推出的類似“居民可支配收入調查”。2005年,袁永寶又參加農村住戶調查,“這下我曉得了,我記錄的每一筆收支、物價,都關係著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與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袁永寶把記賬當成一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賬本裏有國家惠民政策

  其實,在袁永寶眼裏,這一摞簡單甚至有些發黃的賬本,記錄的不光是自家的收支,也不僅僅是為統計部門提供原始收支、物價數據,“這些賬本裏,記錄著38年來,國家的每一項惠民政策。”

  今天,袁永寶被重慶統計部門評為“重慶最美記賬員”。“在重慶全市,像袁永寶這樣的記賬員,共有1.3萬人。”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説,這1.3萬人記錄的收支數據,可匯總計算得出當個季度、當年重慶城鄉居民的收支數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