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4節氣知識 難倒不少年輕微友

  • 發佈時間:2014-09-17 07:35:51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漫畫/朱利軍

  “白露勿露身,小心防著涼。”最近,微信朋友圈裏熱傳一些關於白露節氣前後的養生常識。不過,這天氣依舊高溫晴熱,微友們質疑,這節氣知識還有用嗎?一些年輕微友直言,不知24節氣為何物。記者就此隨機採訪了20位微友,發現不少年輕微友被難倒,沒法説全24個節氣的名稱,更不知節氣蘊含的相關知識和習俗。

  知道名稱嗎?

  24個節氣,不少80後微友只説出一半

  “二十四節氣,你能説出幾個?”記者採訪20位微友,僅70後網友“安奕蘭雅”,還有80後網友“聽,王傑”和他50後的父親能倒背如流。大多數80後網友能記住的數量不超過一半,“小學的時候教過,當時還背了一首24節氣的民謠。不過都還給老師了,乾巴巴的,跟我們生活沒什麼關係,慢慢就忘了。”網友“HOPE”承認,自己沒關注24節氣。網友“嘜嘜”更是坦言,“這……我完全腦中一片空白啊。”

  不過,網友“果子媽”認為年輕人不懂也正常,“以前比較依賴24節氣看氣候,特別是幹農事耕作的農民。現在的年輕人都沒這方面的實踐,當然不了解了。”

  知道習俗嗎?

  節氣知識,能記住的幾個都跟吃有關

  記者發現,被80後網友熟記的是“立夏”、“立春”、“立冬”、“冬至”、“霜降”、“清明”等幾個節氣名稱。不過,被記住的原因只因跟吃有關。

  “閩南立夏日有吃蝦面的習俗,‘蝦’與‘夏’閩南話同音;立冬日要‘補冬’;冬至吃湯圓;霜降吃柿子;清明掃墓吃薄餅……。”網友“妍”笑稱,因為吃記住了不少節氣。事實上,吃只是節氣習俗的一方面。70後網友“安奕蘭雅”對於典故風俗就略知一二,“印象最深的是清明,清明前後倒春寒,以前這個節氣去世的老人比較多,大家就訂這個節氣掃墓和祭拜。還有霜降要進補,以前的人經過夏季、秋季的忙碌,要補補身子禦寒好過冬。”

  >>小知識

  24節氣知多少:

  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能反映氣候的變化。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

  市氣象局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的金豐軍博士:24節氣主要反映黃河流域的氣候,在廈門也就可能感受不到一些節氣變化,如白露仍晴熱就是這個道理。對於區域短期氣候的預測,24節氣仍有指導意義。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黃獻鐘:節氣養生要從多方面考慮,不能簡單認知,否定其參考價值。

  本組文/本報記者 吳燕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