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專家“會診”中國式養老
- 發佈時間:2014-09-16 22: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廣西梧州9月16日電 (記者 龐無忌)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激增使健康養老産業成為眾多企業以及地區爭相進入的領域。
不過,這個充滿想像空間的産業近年來在中國發展十分緩慢。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日前召開的國際健康養生産業資源合作與投資促進大會上,以健康養老産業為主業的北京太陽城集團副總裁汪學武指出,中國的養老機構面臨許多問題,包括人才、流程、服務技術等許多環節都有所欠缺。加之傳統文化影響,養老機構入住率普遍較低。
以北京為例,汪學武透露,目前北京市有24家養老機構,但多數機構的入住率都不到40%。
對於養老産業發展艱難的原因,汪學武分析稱,中國缺少養老法,因此在養老機構的功能設計、人才結構等領域“無法可依”。此外,現在的養老機構建設需要房地産開發商大量拿地,資金成本很高,而則國外有很多財團、慈善機構共同建設。
另外,由於養老産業嚴重依賴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但各個地方容易出現一地一策的情況,企業需要更加了解市場,提前規劃、找準定位,不然後期容易出現問題。
在目前傳統製造業産能過剩、房地産業陷入低谷的背景下,健康産業被視為繼資訊産業之後引領經濟增長的又一新引擎。健康養老作為健康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關注。
加之政府在稅收、用地、財政補貼等方面的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加,養老行業顯現出十分誘人的發展前景,許多房地産企業也開始搶灘養老地産。據了解,目前在中國已有包括保利、萬科、遠洋、綠地、萬達等在內的80家多房企進入養老地産領域。
不過,一方面養老地産的嘗試仍然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部分項目被批評為打著養老旗號的“圈地”、變相發展房地産,養老地産成功的範例寥寥無幾。
卓達地産華南大區副總裁李建峰在同一論壇上表示,該公司在養生養老領域的著力點不是單純建“養老院”,而是通過綠色農業、老年用品生産製造(工業)以及老年服務三産聯動,打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和新型城鎮化模式。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老人大多采用居家養老的模式,較少脫離子女單獨入住養老院。李建峰表示,單純的養老院、養老社區並不能滿足中國式的“精神養老”需求。
基於此,李建峰稱,卓達地産希望打造城鎮化的示範區。“這樣的示範區多在50萬平方米以上,不僅醫療保健設施充足,生態環境良好,還會有綠色健康的食物供應鏈條等配套服務,老人們的子女也可以選擇在示範區生活入住。”
據了解,目前卓達地産在中國十余個城市鋪點,希望通過三産的聯動,在解決農民進城的角色轉變、未來生計的同時,將養老、養生、度假等新興産業注入其中,避免建造鬼城、空城。連接廣東、廣西兩省(區)的梧州市已與卓達地産達成項目合作協議,未來可能會成為這種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先行者。
世界健康産業協會主席陳學忠提醒稱,養老設施或機構是否成功取決於那裏能否提高老人的生命品質,能否讓老人在老年時期,得到最好的健康保障。他指出,一些中國醫院在對接養老的過程當中,就表現出功能不全的問題。醫院只是醫療機構,但缺乏資訊健康管理和配套服務的全過程,所以難以成功。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明達也在這一論壇上表示,來自海外的設施、管理、服務經驗值得借鑒與學習,但是內容運營和市場定位還要結合中國自身國情,不可簡單地照方抓藥。此外,黃明達表示,各地的健康養老需要充分挖掘當地的特色,避免同質化氾濫的情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