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中國應急廣播大會召開 共商應急廣播建設之路

  • 發佈時間:2014-09-16 16:2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丁玲娜)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承辦的首屆國家應急廣播大會——“2014中國應急廣播大會”今天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旨在通過溝通政府、行業組織及社會團體,提升應急廣播在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借鑒各國各界同行先進經驗,借助新技術新媒體帶來的新機會,思考並引領中國應急廣播的發展;宣傳應急廣播對防災減災的重要意義,呼籲全社會關注應急廣播事業。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劉利華,民政部副部長、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姜力,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國務院應急辦主任陳建安,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亞廣聯秘書長賈瓦德?孟塔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出席大會並致辭。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致辭仲介紹了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取得的可喜成績,充分肯定了在歷次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當中恩,廣播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及時傳達政令、發佈資訊、引導輿論、穩定人心、協助救災等等,他説去年蘆山地震和今年的魯甸地震之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地方電臺創造性在震中開辦了面向災區聽眾的應急電臺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災區群眾的歡迎,為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取得良好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未來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做了詳細的解釋。

  王求:日本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應急袋,應急袋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就是收音機,它的收音機只有一個頻率就是發佈災難資訊的。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對應急事件的處置,它本來就是的政府的職能,所以為什麼國家批准我們的建立應急廣播中心,也是這個道理。應急廣播會匯集各個方面的資訊,作為一個發佈平臺,發揮它最大的效率。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總編輯姜海清説,未來廣播體系的建設需要多方的合力共同來推進。

  姜海清:一個是政府的支援,一個是出臺一些相關法律法規,還有就是整合廣電資源,四級電臺聯動這樣一種模式。

  今天全天的會議當中來自國內外應急管理領域和應急傳播領域的官員、專家學者都發表了主旨演講,圍繞我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們的觀點都非常有建設性,而且很有啟發意義。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景春,他認為廣播這種傳統的傳播手段,如果和網際網路融合,加速應急廣播飛速發展,我們完全有實力。

  趙景春:目前廣播以新媒體加速融合呈現出跨平臺、跨媒介特徵,廣播電臺開通微網志,開發APP應用,實現了廣播雙向及時互動,可儲存、回放等新功能,這為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提供了新的模式。

  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副總裁李躍,他用了很形象的説法,在4G和5G的時代,人類對於災難的預警資訊傳播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利用技術我們的應急廣播完全可以跟時間來賽跑。

  李躍:真正的災難它的傳播速度,遠遠的慢于電信號,慢于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比如颱風的速度,可能也就是每秒200公里,地震波的速度每秒9公里,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但是電磁波的傳送,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我們可以在發生災難的時候,快速讓有關人員知道災難,如果真的講與時間賽跑,更主要是當災難生的時候,怎麼能夠快速預報。

  關於2014中國應急廣播大會召開,共商應急廣播建設之路。我們的觀點是,加強廣播等傳統媒體和手機、網路等新媒體的整合,構建多元立體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是一項關乎人民福祉、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業,期待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使中國應急廣播事業在高起點上獲得大發展、發揮大作用。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王彩平對此評論。

  經濟之聲:國家應急廣播中心2013年在北京揭牌,這標誌著從去年開始,中國國家應急廣播體系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但是説起應急廣播,很多人並不了解它是做什麼的,請您給我們簡單解釋一下應急廣播是什麼意思?

  王彩平:顧名思義,應急廣播就是在應急狀態下的廣播,用一個術語來説,就是在發生突發事件等應急狀況下,政府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向公眾發佈資訊,提供資訊服務這樣一種緊急的手段。

  經濟之聲:利用廣播傳播應急資訊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很多聽眾都知道,在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等這些自然災害中,廣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請您給我們詳細解釋一下應急廣播在地震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中能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

  王彩平:在我看來,應急廣播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防災減災,主要向公眾發不出一些避險指示,傳遞一些平安的資訊。比如説家人的平安資訊,以及水電氣交通等基礎設施,以及生活資訊,這樣一些在災區群眾迫切需要的公益性的服務資訊。第二個方面就是新聞報道,主要是對突發事件發生後,抗震救災以及社會救助的情況進行報道和評論。第三個作用是在輿論引導,通過政府資訊的發佈,通過政府提供的資訊公開的種種資訊服務,能夠大小謠言,也能夠穩定社會情緒,為政府的救災工作創造一個的良好的輿論環境。我們看到在美國從1997年1月1號開始,所有的調頻、調幅、廣播電臺,以及一萬名以上的有線電視系統都被納入了緊急報警系統,假設到了全國緊急狀態下,總統可以通過這樣一個系統,與數千個廣播電臺、電視臺、有線電視系統以及衛星公司連接這樣一個的緊急預報系統、緊急報警系統,向全美人民發表講話。現在在地震發生之後,通訊、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都會受到嚴重的迫害,報紙、電視、網路、手機這些媒介有的時候不再能夠非常有效的傳播資訊。在這種情景之下,廣播媒體就是傳統的廣播媒體,反而成為了一條永不間斷的生命線,能夠將各種資訊傳達出來,因此廣播也被稱之為災難中的第一媒體。可惜的是這一點目前在我們國內被重視的還不夠,南方雨雪冰凍,當時的郴州市政府在災難來臨之後在全市範圍內採購收音機,最後只買到了76台,非常可惜。

  經濟之聲:正是由於您提到的這些教訓,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建設完善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應急廣播建設工作也在抓緊推進,在去年蘆山地震和今年魯甸地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地方電臺創造性地在震中開辦了面向災區聽眾的應急電臺,在助力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請您再給我們詳細説説,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以及讓公眾全面了解應急廣播又具有怎樣的意義?

  王彩平:對於國家應急廣播體系來説,它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後,能夠第一時間通暢的上傳下達,能夠搭建資訊平臺,提供資訊服務,緩解公眾的焦慮,能夠起到呼籲社會救助和引導社會輿論的獨特作用,能夠充分體現資訊溝通,協調聯動、指揮調動的優勢,提高政府的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因此我覺得建設一個的完善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對於普通的公眾來説,我們會發現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後,對媒介的依賴會相應的增加,因為資訊會處於真空狀態。而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沒有準確的資訊源,往往就會更加的不知所措,更加的混亂。因此對於普通的大眾來説,也非常有必要在平時的時候就去了解應急廣播,從而在應急狀態之下,也能更好的應用應急廣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