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代工”是個刺眼的詞兒

  • 發佈時間:2014-09-15 17:17: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你最終失去了代工的機會,你在這個行業裏是否還有立錐之地?

  這段時間,一條新聞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公開場合表示,願意為樂視代工生産“樂視汽車”!

  “樂視要造汽車?這跨界跨得夠大啊!”當所有人都對樂視的野心議論不已時,我卻忽然覺得“代工”這兩個字是那麼的刺眼……

  我從來都沒覺得,品牌企業做代工是一件多麼光彩的事兒。

  代工企業作為乙方,要千方百計地滿足甲方的需求,只賺點辛苦錢。就算産品造得再好也要貼上別人家的牌子,那種滋味真不好受,誰讓自己不強大呢!然而,處於原始積累階段的企業如果從一開始就能抱住一個大企業的大腿,那自然是極好的。畢竟在沒有形成自己品牌的情況下,靠自己辛勤勞動賺點錢花也無可厚非。但是,你看到過有多少家大品牌企業還心甘情願地為他人做嫁衣?

  儘管我們不排除有些企業就是要致力於代工行業,像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所想的那樣:做代工又怎樣,我照樣可以成為全球代工企業的領頭羊!但對那些想要在市場上打出自己産品品牌的企業來説,一旦他們熬過了為別人代工的階段,再讓他們回到原來的狀態可就難了。

  例外也不是沒有。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深陷債務危機,誰能給它點兒代工的訂單那簡直就是救命良藥。再有如卡特彼勒,它有一部分業務是可以給其他企業做代工的,但與其説是代工,不如説是為他人定制化生産更為恰當,人家從中賺取的利潤可不是一般代工企業可比的。

  在中國,“代工”儼然已被更好聽的“合資生産”所取代,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汽車産業。一汽大眾、東風日産、廣州本田……一大堆合資品牌仿佛成了這些汽車廠“炫富”的標誌,鋪天蓋地的廣告吸引著狂熱的消費者,助推著中國汽車行業連續十年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但在繁榮的數字背後,我們遺憾地看到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連續十年“持續穩定”的下降!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慘痛的事實: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車企與代工工廠無異。

  閉上眼睛,我仿佛能看到一排排流水線上,工人們有序地站著,汗流浹背、無聲無息。除了運動著的生産線正發出有規律的聲音外,你很難想像,中國製造業平均5%的毛利率,能給這些工人帶來多麼愉快的生活?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三來一補”開始,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就成為無數工廠的運營模式,直至今天,很多企業依然不願改變。這就是我們所關注的製造業嗎?這就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産業嗎?

  也許你會鄙視地對我説:你目光短淺!中國幾千家上市公司,製造類企業不佔少數;世界500強排名裏,中國的上汽、一汽、中航工業、山東魏橋、中船重工……都名列其中。怎麼能説中國沒有優秀的製造業〔豢煞袢希這些企業所擁有的高端技術、科學的工廠管理、完美的工藝設計、持續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大家都有目共睹,但你有沒有意識到,在龐大的製造業群體中,它們是多麼的鳳毛麟角!當“中國製造業”的概念在你的頭腦中一閃而過,你瞬間想到的是製衣廠、製鞋廠,還是機床廠、農機廠?你是否覺得義烏的小商品製造在感覺上會離你更近?

  那些與人們有著天然距離感的事物,終歸不能成為一個行業的代表,就算它們努力地去改變人們對整個行業的認知,在人們眼中也僅屬於“優秀的異類”。或許,如果我們不去刻意提起中國製造業代工的現狀,熱衷於消費的人們,包括許多製造業企業主在內,並不會覺得這個行業存在的苦楚與自身有怎樣的關係,反而會為風靡全球的“中國製造”歡欣鼓舞,他們高興地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改變了中國製造業在世界的地位!

  然而,中國産品從此高大上了嗎?日益減少的人口紅利、持續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反而讓我們逐步喪失掉代工優勢。人們發現,越南、柬埔寨正逐漸取代“中國製造”的地位!遺憾的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尚未完成,依然有很多人還沉浸在投機的熱浪中無法自拔。當那些本該用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資金,變成一股股投向房地産、金融領域的“熱錢”時,不知道一些企業家是否想過,如果你最終失去了代工的機會,你在這個行業裏是否還有立錐之地?■ 文 | 張乃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