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週末,足不出社區也能趕集

  • 發佈時間:2014-09-15 02:29:48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陳煥明

  剛從蔬菜園採摘下來的無花果、秋葵,傳統工藝手工製造的無添加土雞蛋蛋糕,來自原産地的枸杞、紅棗……昨日,在長沙河西陽光100第三期廣場,10個遮陽棚搭起,20多張桌子一字排開,桌子上擺著各色水果、時令蔬菜、特色小吃等,紅紅綠綠的蔬菜瓜果顏色特別好看,過往的小區居民時不時停下來看一看。這就是今年以來在長沙興起的“農夫市集”—— 一群有心做原生態的“新農人”,利用每個週末時間,走進長沙的各個社區,擺攤布點,為都市人群送上放心食品。昨日陽光100小區的活動已經是他們今年以來開展的第24期了。

  現場:居民可與經營戶直接溝通交流

  昨日上午10時不到,各位攤主已經在桌子後面就位,看穿著打扮,儼然都是城裏人,很難跟“農夫”兩字掛鉤。只有個別人,曬成黝黑的皮膚以及皮鞋上沾著的新鮮泥巴,讓你大概看出他們的“農夫”身份。

  “農夫市集”發起人之一的盧輝告訴記者,跟一般集市不同的是,這些攤主絕大多數都是農業科技公司的經營人員,集市上的商品均由來自長沙地區的農戶提供。居民可以在現場跟經營戶直接溝通交流,以確保買到放心的農産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市集上的産品非常豐富,既有各種各樣的時令瓜果蔬菜,也有酸奶、蛋糕、茶葉等加工食品。湖南三信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瀏陽承包了200畝地,專門用來種植紫薯,再將紫薯加工成各種特色食品,比如麵條、粉絲、粉皮、蛋卷等。

  盧輝介紹,“農夫市集”已經走進長沙的20多個小區了,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會提前與社區居委會和小區物業溝通好,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務。

  承諾:所有商品不使用化肥和農藥

  “農夫市集”上的産品如何讓市民吃得放心?市集進入社區後,這些現代的農夫與居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現場有很多居民詢問,“農夫市集”提供的産品和菜市場的有什麼區別?

  正在出售“貴妃雞”的鄧傑文,指著自家的雞告訴消費者:“這個品種是從外國引進來的,自家的雞是放在桂花園裏進行自然放養,肉質口感更好、營養價值也要好得多,因此售價相對來説也要高一點。”

  此次“農夫市集”上,新農人所帶來的産品都是生態食品,全是在鄉村自家種的,都承諾不使用化肥、農藥,也不做轉基因。被稱為“茶油哥”的羅持正,大學畢業後,一直堅持從事茶油種植與生産。他説:“這些茶油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純天然的,沒有使用任何轉基因的原材料,所有的茶籽都是自己的茶園裏産的。我堅持了這麼多年,就是希望城裏的人也能用上健康放心的油,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太嚴重了。” 羅持正家的茶油,沒擺上多久,很快就被搶空了。

  不同於一般的機構認證方式,“農夫市集”靠消費者的參與進行監督,面對面交流會讓生産者有更多的責任感。“農戶在市集上和消費者直接交流,他的産品如果出問題,心理成本會很高,同時消費者也是很精明的,會從中辨別好壞。”盧輝説。

  探索:微信行銷吸引更多消費者

  “農夫市集”是國際上通用的名字。“農戶將自己種植的蔬菜等農産品拿到城市居民社區直接出售,産品一般為當天采收,定點定時供應。”盧輝説,“這種農戶或農場直接連接城市社區的模式,目前在歐美、日本以及中國上海、北京等地比較流行,長沙則剛剛起步。”

  今年5月,基於倡導健康消費理念的新農人,在長沙發起成立長沙食有源農夫市集協會。“之所以取名‘食有源’,就是要讓消費者都知道,我們的商品確確實實都是來自原産地,一旦發現問題食品,可以直接溯源。”盧輝説。協會共集結了30余位新農人,他們帶來了竹筍、馬鈴薯、紅米、茶油等近40種五花八門的農産品。剛進入社區,就贏得了該社區居民的青睞,一天的人流量有三四千,有不少來自相鄰社區,一天營業額能達上萬元。

  除了幫農戶賣産品,“農夫市集”還創新模式,幫農戶進行行銷推廣。記者在“農夫市集”上看到,一位新農人帶來的是農家種植的大米,還別樹一幟地打上了宣傳牌,寫著“掃描微信二維碼,送大米一袋”,引來了不少居民圍觀與捧場。

  “用微行銷的方式推廣農産品,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盧輝説,他們將繼續探討與嘗試新的行銷方式,更快地推廣原生態的生活消費理念。據了解,新農人已經嘗試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進行宣傳,中華生態農業網已經建好,並且開始正常運營,這也將是“農夫市集”發展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近日,“農夫市集”入選長沙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項目,政府將在資金、場地、能力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援。盧輝表示,今後會陸續制定相應的準入門檻與機制,規範操作流程,保證每一次的“農夫市集”都能高品質有序地進行,保證農産品的合規與原生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