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資醫院入華須走特色路線

  • 發佈時間:2014-09-14 19:30: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韶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家衛計委、商務部聯合發文,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並購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7省市設立外資獨資醫院。

  該通知的發佈,對於醫療服務業對外開放無疑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不過,由於中國百姓長期以來信任國內三甲醫院,且外資醫院費用高昂等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因此,外資醫院進入中國後應設定怎樣的發展路線和模式值得思考。

  對此,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秘書長王淑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醫院收費一般比較高昂,還難以服務於廣大普通百姓,其目標客戶應該主要是高端患者。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能夠帶來填補國內空白的先進技術和服務的特色專科醫院,有可能更快立足國內市場,並通過差異化競爭謀求更大發展。

  特色專科是取勝法寶

  王淑萍表示,7個試點省市均為大城市,聚集了高端消費人群,外資醫院要從中尋找契合點,在先進技術或服務理念上下功夫,打造有別於其他醫院的特色服務。

  在社區網站知乎網上,展開了一場關於7省市放開外資獨資醫院的討論。記者注意到,一位名叫知乎用戶的網友旗幟鮮明地表示:“外資醫院靠特色,三甲醫院靠綜合實力。”

  該網友進一步表示,看病費用的差距,導致了外資醫院和三甲醫院的病人不是同一人群。三甲醫院一般是綜合性大醫院,每個省都有幾個最有名的三甲醫院,基本上能完成各種複雜的大手術,處理各種疑難病人,而且還有強大的多科室合作能力,這是外資醫院無法比擬的。而外資醫院一般都是發展一個特色專科,靠個別名牌醫生支撐。這個特色專科不會是手術複雜、高風險的大科室,很可能是一些血管、婦産等專科,做一些簡單的手術。因為這樣的手術風險低,一般不會出現太多嚴重的並發癥,可以降低運營風險。此外,由於收費貴,服務好,清靜,環境好,適合富人的日常保健和一些小病的治療。

  政策細則待明確

  在王淑萍看來,外資獨資醫院進入中國,仍存在一些細則尚不明確的問題。

  王淑萍説,一方面,外資醫院審批時的技術標準、收費標準等仍不明確;另一方面,如果外資醫院是通過並購國內醫院的方式進入中國的,那麼在並購後的醫院就醫,普通百姓是否還可享受醫保和國內的就醫消費標準等,尚無細則加以明確。

  此外,王淑萍認為,外資醫院在華設立後,必然會引進本土醫生,而這些醫生到外資醫院工作,待遇和福利保障如何解決,例如是否參與保險,參與社會保險、國內商業保險還是國際商業保險;人才評定標準如何設定;與現行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如何銜接等等人事制度問題都還需明確。

  事實上,這涉及到醫師流動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外資獨資醫院要真正實現發展,未來還需要打破公立醫院壟斷地位,允許醫生自由流動並改革醫保付費制度。

  前述名為知乎用戶的網友就表示,醫生的流動性主要取決於醫生是否具有“多點執業”資格,以及“多點執業”政策的可執行性。現在很多省市都給予了醫生多點執業資格,但是基本不具有可執行性。因為醫生如果想去別的醫院合法執業,首先要得到所在醫院的同意,顯然,所在醫院不會輕易放自己的醫生去別的醫院執業。

  羅蘭貝格諮詢公司合夥人劉宇剛也認為,束縛我國醫療市場競爭、資源合理分配的最核心問題是醫療人才無法自由流動,希望外資醫院能以有競爭力的薪酬,打破國有大型醫院壟斷市場的僵局。而政府如果真想吸引大量外資進入醫療服務市場,不僅僅是放寬股份限制,還要在人才、稅收、醫保政策等方面對外資和國有醫院一視同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