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因素導致進口降速

  • 發佈時間:2014-09-14 19:30:3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欒國鍌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670.9億美元,增長4%,其中出口2084.6億美元,增長9.4%;進口1586.3億美元,下降2.4%。分析人士認為,進口與出口“冷熱不均”是8月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最高值的主要原因。外需回暖帶動出口穩步回升,中國內需疲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則是進口增幅走低的關鍵所在。

  儘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亮相時間已不短,且多個地方版細化方案也將擴大進口看成外貿“穩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已公佈的8月進口、出口增幅仍如股票市場上的紅綠數字,再次形成強烈反差。

  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670.9億美元,增長4%,其中出口2084.6億美元,增長9.4%;進口1586.3億美元,下降2.4%;498.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刷新了7月473億美元單月曆史紀錄。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進口與出口“冷熱不均”是8月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最高值的重要原因。外需回暖帶動出口穩步回升,中國內需疲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則是進口增幅走低的關鍵所在。專家認為,全年要實現7%的外貿增長目標存在一定難度。

  多因素導致進口負增長

  5月出口增長7%,6月增長7.2%,7月增長14.1%,8月增長9.4%,逐步企穩的出口讓連月出現的進口負增長顯得尤為突出。8月,中國進口1586.3億美元,下降2.4%,這是繼7月我國進口出現2.1%的下滑後的第二次飄綠。“進口之所以出現負增長,有多種原因。”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張莉説。首先是進口需求的減少。“我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期,經濟增長率下降,國內投資有所萎縮,引致生産和消費型進口需求有所減少。”張莉説。

  該觀點也得到了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的認同。他告訴記者,進口負增長主要由於中國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的重工業産能,導致高能耗企業進口大宗商品減弱。以重工業用電量為例,重工業(包括水泥、鋼鐵)用電佔所有用電量的60%。而今年8月發電量出現負增長,為-3.41%,這是自2012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情況。“更深層次原因在於國內需求不振,房地産、投資等整體需求不旺,導致了商品進口,尤其是能源等大宗商品進口放緩。”李健説。

  投資帶動型貿易相應減少是進口飄綠的另一個原因。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製造業FDI(外商直接投資)一直處於負增長。7月單月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僅增長24億美元,不足6月的一半。前7個月,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52億美元,同比下降14.26%,在總量中的比重只有35.4%,而去年同期佔比尚有41.18%。“這與中國經濟和利用外資的結構調整,以及目前製造業産能過剩關聯較大。”張莉説。

  此外,進口産品價格下跌,尤其是一些主要進口的資源性産品價格下降,使得進口金額總體下降。“很多大宗商口的進口數量有所增加,但按價格計算卻出現收縮。”李健説。例如,以價格計算,鐵礦石與銅的進口分別收縮了17%與12%,但按進口量計算,兩者的進口則同比分別增長了9%與28%。

  無需“談差色變”

  多因素疊加後,進口增長乏力,反而凸顯了出口增幅的走高。8月我國出口2084.6億美元,同比增長9.4%,一升一降拉大了貿易順差的數額。“此時,正確看待巨大的貿易順差,不應談差色變,顯得尤為重要。”張莉説。

  在張莉看來,“當前貿易順差的擴大主要為市場的調整,並非政策的調控,符合市場客觀規律;其次,中國屬於工業化中期國家,仍需要大力發展製造業,必要的順差有利於全球製造業中心的穩固;再次,中國服務貿易仍為逆差,這樣從總體上看,進出口基本平衡。”

  但張莉也有擔心的一面:“現階段進出口的內外部環境皆未發生較大改變,全年要實現7%的增長目標存在一定難度。”張莉坦言,此時除了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扭轉服務貿易逆差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著力點。

  此外,業內專家指出,國內企業“走出去”到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或發達國家,並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相當於從資本項下扭轉貿易項的逆差。“相信我國外貿未來將保持10%以下增速的‘常態’。”李健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