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60年,世界屋脊天路如歌

  • 發佈時間:2014-09-13 09:52: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毛曉雅

  這是一個人類公路史上的奇跡,這是西藏曆史發展的里程碑。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川藏、青藏兩條公路蜿蜒橫亙在高山深壑之間,連通起祖國的高原與大陸。從1954年通車至今,兩條公路給藏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所説:“川藏、青藏公路已經成為國家邊防生命線,經濟社會發展線,民族團結友誼線和社會穩定保障線。”兩條公路如同兩隻美麗的翅膀,讓高原人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過上了更富裕幸福的生活。

  這是代代交通人用血汗鋪就的天路

  鐵棍加挑擔,60多年前,11萬築路軍民,用最簡單的工具完成了世界上最複雜、最艱巨、最具挑戰性的公路。東自四川成都,北起青海西寧,跨怒江攀橫斷,渡通天越崑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會交西藏首府拉薩。為了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交通工程人員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價!

  時任十八軍五十四師副團長宋繼年回憶:“我們連有6個人,一次都滾下怒江裏去了,怒江的水急得很,一個也沒拉上來。”有人統計過,川藏、青藏公路幾乎每延伸一公里,就有一名工人倒下。

  1954年12月25日,全長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到拉薩。這項史無前例的工程歷時5年,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1萬多名建設者立功受獎。

  60年彈指一揮間。60年來,一代代交通人用血肉之軀不斷發展完善高原天路。地質災害、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這是建設川藏、青藏公路面臨的世界性難題,也是對人類生存極限的嚴峻考驗。科研工作者和築路工人、管護工人一起,創造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設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

  從1954年之前沒有一公里現代意義的公路,到1994年,有了2.18萬公里,2013年,西藏公路里程已經突破7萬公里。公路從無到有,從短到長,西藏交通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全國交通運輸援藏的歷史。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曉燕説:“從第一條路的打通,到後來川藏線油路的鋪築,到後來等級路的出現,每一次的進步,都是交通人對社會經濟和沿線群眾高度責任感的體現。”

  這是給藏民帶來希望和新生的造福路

  “公路的通車行駛條件越來越好,這幾年旅遊業不斷升溫,鎮上開辦家庭旅館已經達到1700多個床位,318國道成了我們名副其實的造福路。”林芝縣魯朗鎮鎮長邊巴説。

  魯朗鎮坐落于川藏公路318國道旁邊,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稱。以前當地居民採摘完蟲草、蘑菇要背到很遠的銷售站,現在在路旁擺個小攤就可以向遊客售賣了,價格還高出不少。如今在鎮上隨處都能看到整潔漂亮的“家庭旅館”,藏民的日子也紅火起來。

  西藏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密切了農牧區與外界的交流。公路沿線的不少鄉村形成了“一鄉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佈局,農牧業佔絕對主導地位的傳統産業格局被打破。現在去西藏,隨處可見農家樂、牧家樂、民俗村,許多祖祖輩輩從事傳統農牧業的農牧民紛紛轉變觀念,從事旅遊業,吃上了“旅遊飯”,當起了農家“老闆”。

  2013年10月31日,我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公路全線通車。公路修建前,墨脫物資匱乏,發展緩慢。每年封山季節,背夫徒步翻越雪山將物資背進墨脫,一塊磚15元、一個罐頭20元。公路通車後,墨脫縣城到林芝縣八一鎮運輸時間從原來的3天至7天縮短為1天,運輸成本大大下降。不僅如此,僅上半年,前往墨脫的遊客已達1.7萬人次,帶動當地群眾直接收益370多萬元,而在此之前,前往墨脫的旅遊人數全年僅千人次。

  作為毛細血管的西藏農村公路也發展迅速,為當地“造血式”自主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到2013年,西藏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58641公里。目前西藏74個縣中的65個縣通了瀝青路,通暢率達87.8%;5261個建制村中的5125個村通了公路,通達率達97.4%;682個鄉鎮中的346個通了水泥瀝青路,通暢率達50.7%。藏區經濟逐步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化,2013年,農牧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6520元,同比增長14%。

  這是承載著精神使命的永不止步之路

  “天下第一道班”坐落在海拔5231米的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冬天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常年工作生活在高寒缺氧環境中,養路工人幾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很多養路工人都是父輩就來到了這裡,幾代人在最艱苦、最惡劣的環境中默默付出,才有了高原公路的暢通,才有了被困車輛和旅客的安全。

  在辦公室的一面墻上,寫滿了救助人的留言,另一面墻挂滿了錦旗。每一段留言、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有一段關心救助他人的感人故事。山東濟南的小萌留言:“雨中我在唐古拉山止步,謝謝你們好心收留我,讓我有了家的溫暖。”安多公路段109道班的工區長巴布回憶:“去年8月,從格爾木騎車過來的李春璽,到這裡已經挺不住了,我們及時把他送到安多救助,後來他送來一面‘無償救助,勝似親人’的錦旗。”……

  像這樣的故事發生在川藏、青藏公路沿線的每個道班。交通部原部長黃鎮東説:“我們不僅要學習當年築路大軍勇於奉獻的精神,也要學習廣大養護職工和武警交通部隊的幹部戰士,在日常養護保通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吃苦耐勞、勇於擔當的高度負責精神。”

  的確,川藏、青藏公路不僅是雪域高原逶迤向前的兩條路,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60年來,幾代西藏交通人以青春和生命保障著高原天路的暢通,豐富和發展著“兩路精神”的時代內涵,培育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頑強拼搏精神、“道班為家、甘當路石”的愛崗敬業精神、“關心他人、關愛社會”的無私奉獻精神,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脊梁。

  目前,川藏、青藏公路上多項改拓建工程正在進行,雅康高速公路已經開工,預計三年後建成通車,新二郎山隧道工程已經完成三分之一,東海路改建工程僅剩三座隧道攻堅……交通人在不斷傳承著兩路精神,為高原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川藏、青藏公路這對“高原之翼”也會愈加豐滿,讓藏民們享受到更多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