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芙蓉村把脈謀發展
- 發佈時間:2014-09-13 09:51:59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欄的話
今年是農業部連續第四年組織開展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實踐鍛鍊活動。9月1日至28日,農業部派出50名青年幹部分赴10個省(區、市)的農村改革試驗區所屬村,展開為期4周的支農勞動、駐村調研和為農民服務活動。從今日起,本報開設“接地氣、察民情”欄目,陸續刊出青年幹部們在基層農村一線的所見所聞、服務三農的鍛鍊經歷、以及如何解決三農實際問題的所感所思,敬請關注。
林超群 本報記者 朱海洋
走進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宜山鎮芙蓉村,村口一塊大石碑赫然入目,移步進村,只見河流潺潺、阡陌交錯、房屋成排,一股生機盎然的新農村氣息撲面而來。
“這比我想像中的農村強太多了!”9月1日,作為參加農業部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實踐鍛鍊活動的成員之一,初見芙蓉村,漁業漁政局遠洋漁業處副調研員劉立明不由感慨道。
記者見到劉立明一行5人時,他們儼然成了村情通,通過一家一戶走訪,調研組不久後便找到了芙蓉村的“癥結”所在。
2006年之前,芙蓉村一直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那年颱風過後,村裏房屋遭受重創,只得推倒重建。兩年後,一個佔地1.7萬平方米的現代小區拔地而起,160多戶居民終於告別危房,搬進新居。
“涅槃重生”後的芙蓉村,結合小區又建了8間店面和5間出租房,以及一個大型倉儲中心,用以盤活村資産,吸引不少在外能人回鄉辦廠。
“雖然芙蓉村去年工農業總産值達到1.9億元,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也有2萬元。但幾場座談會下來,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主體,普遍反映當前産業層次比較低,效益不高,都想著要升級,但不知道怎麼升,政策如何。”劉立明説。
調研組告訴記者,芙蓉村以搪瓷、紡織、鑄造産業為主,呈現産業層次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三低”現象,雖然帶動了就業,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比較嚴重;村裏200多畝耕地集中流轉給四五戶種植,如今生産技術都不成問題,只是初級産品多,加工産品少,而精深加工産品更少。工農業主都説,一年到頭都在忙活,可年底一算,賺不了幾個錢。
“工業方面,要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産業鏈和價值鏈,工藝創新和産品創新非常關鍵。農業方面,要實施生態化、標準化、品牌化,應對現在的消費熱潮,還能走電商化的路子,依靠品牌化走特色道路。”調研組5人中,有搞品質監管,有負責對外經濟,有會計專業的,如今每人分工別類,翻閱資料,給村裏出謀劃策,把脈産業轉型升級。
在芙蓉村半月,劉立明感觸頗深,採訪末,特意念了其隨手寫的打油詩:“未出京城心茫然,初入芙蓉心驚艷;廿一世紀新農村,早把舊貌換新顏;上午田間地頭鑽;下午廠礦車間轉;傍晚老鄉家中坐,把酒共謀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