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膠價遭遇滑鐵盧 特色産業挑大梁

  • 發佈時間:2014-09-12 08:32:39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況昌勳 洪寶光

  通訊員 王麗娟

  膠價持續下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金屏村村民劉振龍,不得不放棄了割膠。不過,這並不影響他的收入增長。“在兩年前,橡膠佔了總收入的80%,而現在,養蜂業則佔了收入的80%。”劉振龍説。

  橡膠,曾一度成為瓊中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近年來,瓊中開始打破橡膠單一産業結構,培育新興産業,拓寬農民收入來源。在這次橡膠“寒冬”中,有效地為農民“取暖”。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瓊中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467元,同比增長14.5%,增幅排名全省第二。

  收入增長需破土地限制

  橡膠為土地集約型産業,單産效益低,産業需調整

  “幸虧5年前,瓊中推廣養蜂産業,免費給我們發蜜蜂,教會了我們技術,不然今年就難熬了。”劉振龍告訴記者,在養蜂之前,家裏的收入主要依靠30多畝橡膠,往年每年能收到五六萬,而今年價跌,最多也就2萬,不過,養蜂業擴大了,今年養蜂收入有5萬多元。

  橡膠價格下跌,農民收入不降反升,這得益於幾年前瓊中的“居安思危”。

  “上世紀90年代開始,瓊中扶持農民種植橡膠。到2010年橡膠種植面積突破30萬畝,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瓊中農業局副局長黃偉生説,特別是前幾年膠價好,農民嘗到了很大的甜頭,但是,産業單一,也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擔憂。特別是土地面積有限,擴種橡膠不現實,要突破農民增收的瓶頸,就需要新産業。

  為此,從2008年開始,瓊中縣開始調整産業結構,重點打造桑蠶、綠橙、養蜂、南藥、養雞、養豬、養鵝等特色産業。

  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裏

  多種特色産業同時發展,降低了農民的風險

  在瓊中灣嶺鎮竹朗村的村務公開墻上,貼著一張農民收入圖表:2013年該村農民每人平均收入7310元,是2010年的2.2倍。另一張餅狀圖則顯示,橡膠收入佔比從2012年的28%降到了2013年的16%,而桑蠶則從27%升到32%。

  “竹朗村,34戶、210人,過去就依靠200多畝橡膠、190多畝檳榔過日子。橡膠價格好時,每人平均年收入也僅3000元左右。”灣嶺鎮幹部説,近幾年桑蠶業的發展,農民收入開始有所突破,快速增長,2010年同比增長41%、2011年增長56%、2012年增長21%、2013年增長15.7%,不僅高於全省平均增幅,也高於全縣平均增幅。

  而在紅毛鎮共建村,村民王福星開始嘗到了山雞養殖的甜頭。王福星説,養了400隻山雞,不到三個月就可以出籠,成本約4500元,而按目前市價計算,至少賣到2.8萬元。

  此外,泥鰍、烏龜、養豬、養鵝、鐵皮石斛、益智、綠橙等特色産業,也逐漸成為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裏。”黃偉生説,“過去橡膠、檳榔佔據農民收入的八成以上,産業單一,讓農民承擔更多的風險,特色産業的發展,降低了農民的風險。”

  農業效益增加還在後頭

  産業鏈條短、農民觀念落後,仍阻礙産業發展

  “促農增收,仍然任重道遠。”黃偉生説,有幾個難點,一是産業需要升級,二是農民觀念和技術需要“升級”。

  “比如,我們每年可以養18批蠶,而四川、浙江每年只能養4批蠶,但是他們賺的比我們還多。”瓊中農業局副局長劉志峰坦言,海南農民知識技能、管理技術與內地還有很大的差距。

  為此,瓊中實施“百村百社、千人萬戶”農民創業致富計劃,通過示範、能人帶動等改變農民觀念。今年上半年打造31個專業示範村,完善和規範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培養310個致富帶頭人,帶動3100戶農民創業致富。

  産業升級戰,瓊中也已打響。瓊中每年至少投入8000萬元用於“奔格內”鄉村旅遊建設,初步建成42個鄉村生態公園,打造8條鄉村旅遊線路。上半年,全縣旅遊接待過夜人數15.13萬人,旅遊收入4236.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7.8%和48.4%,旅遊接待過夜人數增長率位居全省第二。

  農業産業鏈條正在延伸。蜂蜜加工業、木薯加工業也出現雛形,而蠶絲加工廠也將於今年開工建設。劉志峰説,瓊中將借助鄉村旅遊業,開發出一批旅遊産品、土特農産品

  (本報營根9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