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因素助推農民收入增長(圖)
- 發佈時間:2014-08-22 08:33:50 來源:天津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評估認定,上半年西青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農口區縣中處於龍頭位置,每人平均10960元,同比增加1077元,增長10.9%。具體增收因素包括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家庭經營收入的增長、財産性收入的增長和轉移性收入的增長四方面因素。
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因素。一是去年本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翹尾因素的影響,每人每月由1310元調整為1500元,增加190元,增長14.5%。同時,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由每人每小時13.1元調整為15元,增長14.5%。二是今年4月1日本市上調了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1680元和16.8元。三是促進就業相關政策的落實。上半年,實現新增本地區戶籍就業3000人,佔全部新增就業人口的23.4%。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調查樣本非農務工人數為293人,同比增長11%。
家庭經營收入的增長因素。一是狠抓農業生産經營。1-6月份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3.4億元,增加值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8.7%。同時以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開發和産業化示範為重點,綜合開發科技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旅遊農業,不斷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産出,促進了農民家庭經營第一産業收入平穩增長。二是上半年,全區蔬菜平均生産價格為3.25元/公斤,同比增加0.28元/公斤,增長9.55%。三是今年西青區將全面放開競爭性行業和領域,降低準入門檻和創業成本,鼓勵民營經濟發展,並啟動萬人創業計劃,實施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為有意願創業人員提供資金和培訓,不斷增加農民經營收入。
財産性收入的增長因素。一是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有了紅利收入。調查資料顯示,截至上半年,調查樣本戶中有38.4%的農戶能按時領到村集體發放的紅利,同比增加3.2個百分點。二是由於西青區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逐漸提升,對當地高校畢業生、打工人員等外來人口的吸引力隨之不斷增強,為村集體經濟和房屋出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與此同時,全區小城鎮建設步伐也日益加快,農民在居住面積不斷增加的同時,基本都有空閒房屋可對外出租,使農民在“上樓”之後還能獲得相對固定的租賃性收入,為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提供了有效保障。
轉移性收入的增長因素。一是今年年初我市出臺政策提高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標準,據調查資料顯示,受此政策影響全區養老金同比增長10.6%。二是二季度全區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40元,同比增長6.7%。三是西青區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險應保盡保,截至6月末,全區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60979人,同比增長12.4%。通訊員 賈翔
編者按 今年上半年,西青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農口區縣龍頭位置,村民的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産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本期我們選取了幾位致富農民的代表,讓我們走近他們,聽一聽他們在增收致富道路上的動人故事,感受一下新時代的西青農民開拓創新、勇於探索的新風貌。
■ 記者感言
採訪中,所到之處,記者看到的是農民樸實的笑臉,感受到的是農民積極投身生産生活的熱情。村民們因地制宜,不論從事農業生産,還是發展商貿,他們都在改變著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開闢了一條條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説,從“土裏增收”無疑是他們最擅長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因此,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農業,為許多遭遇增收瓶頸的村莊和農民指明瞭方向,越來越多的專業村、專業戶涌現了出來,農民因此變得更加富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達到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目的,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要想讓土地産生更大的效益,就必須讓土地流轉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把零星土地集中起來,産生土地的規模效益,又可以把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在獲取穩定的土地租金保障後,自主擇業獲取勞動報酬。小城鎮建設輻射農村,帶動就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集中各種資源要素,使區域經濟對農民就業增收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西青農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了,可以依靠農業産業化致富,轉型發展商貿,同時也在城鎮化進程中增加工資性收入,他們的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
農民增收,歸根到底還是要圍繞當地的資源、産業、技術、人才等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引領傳統農業向資訊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同時,開展針對性強的實用技術培訓,滿足不同農民群體的學習需求,確保農民學有渠道、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以實用的培訓提高致富新水準,真正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願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