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中國:飄滿茶香de小鎮

  • 發佈時間:2014-09-12 07:33:39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採花,鄂西五峰西部的土家小鎮。賀龍將軍在此戰鬥了幾載,建立了紅色根據地,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就連仙女雲遊到此處,見滿山潔白的茶花,也動了凡心與此終身廝守。那曾輝煌一度的標語口號和挂過梭鏢、大刀的吊腳樓。以及仙女採花的採花臺,早已蕩然無存。唯有那久遠的名字:採花和那漫山遍野的茶樹愈見蔥郁,與小鎮廝守始終,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來到小鎮,就像走進停泊在浩渺碧水中的客輪。那由綠色般詩行組成的萬畝茶園,就是浮載這船兒的波濤大海。山風起時,綠波拍峰涌嶺,濤聲滾滾,幾十里連綿,其景象比大海的波濤還要壯觀,更是迷人。

  千百年來,茶葉奏成了小鎮人生命的主旋律。因為茶,小鎮人的生活,才有了鮮艷的色彩,才有了詩意盎然的內容。然而,在30多年前,這裡的人們卻守著茶樹餓肚皮,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這裡就變了,婦女創業基地、計生扶持項目、生態建設基地的崛起,一年一個變化,變得讓人難以置信。街市上,茶站、茶廠裏轉動著的復幹機、揉捻機、烘乾機、平臺灶等制茶設備,點綴著小鎮的繁華。在油布撐起的布苫下,坐著擺小攤的小販,捧著“老闆杯”不時抿上一品茶汁,在悠悠回味中招攬過往行人購他擺著的茶葉樣品和花茶綠綠、大小不一的包裝盒。小巷裏背著茶背簍、提著茶板凳的採茶姑娘,歡笑如木笛般悠揚,走向鎮前映著茶影的泗洋河;運送茶葉的男人,快步如飛,展示出茶葉般堅韌的身軀。坐在茶館的老人家,含著馬棒煙鍋,幾個一堆侃侃而談著遠古和將來。戲耍的伢子們,歡叫著衝向鎮外的茶園,唱著自己偷偷地聽大人唱而學會的山歌:“高山頂同一樹茶,年年摘來年年發,頭茶摘了斤四兩,二茶摘了八兩八,送給幺姑娘做打發……”

  來到茶農家,吊腳樓外的揚杈、晾衣桿和曬茶用的竹卷簾形成一個別致的立體構圖。推開堂屋門,茶香的漣漪,又盪漾滿屋內的每一個角落。堂屋正中貼有“少生優生多種茶,小康生活富萬家”的大紅對聯透著喜氣;過樑上,吉祥的茶花形“滿堂紅”油燈高懸在上面。八仙桌玉立廳中,陶制的古色古香的茶壺、茶杯擺在桌中,杯中茶香溢滿四處。廂房裏放著的採花的茶背簍、板背簍、粗背簍……還有挂在墻上的茶剪,放在墻角的茶板凳,廚房裏的角落,堆著又幹又燥又結實的枯茶枝。

  茶葉是小鎮的依傍,茶葉更是小鎮人的經濟命脈。從八十年代“走科技興糧穩路、走科技興茶富路”、到九十年代的“打造茶葉專業茶鄉”,再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打造綠色生態茶鄉”,這一步步起來,正是小鎮人把茶葉看成衣食父母的通俗表述。很早很早,這深山小鎮就開始了“雨季繁榮”。每年春夏,是小鎮人最忙碌的日子。他們制茶、採茶、接待從山外千里迢迢趕來的商販。小鎮人要趕在“清明節”前後,把茶葉送出山外,換回油鹽、火柴、百貨、布匹。當一條“之”字形的公路伸進了小鎮,小鎮人便闖進了都市,不僅推銷茶葉,還把當地悠久的茶文化介紹給了城裏人。小鎮人,揭開了茶葉歷史性的新篇章。

  隨著鄉鎮企業的崛起,採花毛尖集團化的公司運營融入茶葉企業經營,茶葉開發越見紅火,響應計生國策後少生優生的土家婦女從繁重的家務裏解放出來,從綠色革命開始,鎮上運出的一車車茶葉,國際博覽會和“湖北省第一茶葉品牌”等等金獎好評,人們可以看出,茶葉變了,變成了受市場歡迎的千姿百態的新産品,開發的毛尖芽茶、虎獅系列茶、毛尖王、珍眉等系列名優茶變成了小鎮人通往小康富裕之路的金橋。當百名茶葉推銷員在全國二十多個大中城市開設了“窗口”時,小鎮也悄悄地從産值64萬元上升至一億元以上。

  小鎮有數不盡的茶,就猶如一部讀不盡的現代《茶經》……

  (湖北省宜昌市採花廣電中心葛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