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肛門失禁,給腸道“安”個起搏器

  • 發佈時間:2014-09-11 01:31: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穎

  ■治療手冊

  寬大的病號服掩蓋住他清瘦的身體,當26歲的小簡坐在那,輕聲説起自己的病歷,很難想像出這個略帶靦腆笑意的大男孩、從小飽受先天性肛門閉鎖痛苦的孤兒,終於在2014年8月迎來了新生。

  上海孤兒講述26年難言之隱

  2013年12月,小簡來到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就診,結直腸肛門外科副主任丁健華教授接管了這個病人。因為先天性肛門閉鎖,小簡小時候做過肛門打通手術,但由於他的肛門肌肉發育得比正常的肌肉薄弱,造成排便失禁。這個一天要上廁所15—20次,排便沒有知覺的小夥子,20多年來一直過著難以面對自己,也難以對別人啟齒的生活。

  腸道起搏器填補技術空白

  入院檢查後,丁健華大夫在為小簡進行肛門黏膜外翻修補術後,建議患者做一個骶神經調節手術來解決根本問題,該手術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治療肛門失禁的方法。據悉,目前國內首度開展這一技術的只有兩家醫院,西京醫院肛腸外科的鄭建勇教授和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的趙克主任及丁健華主任在國內引領了這一療法的發展。

  “肛門失禁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及時的關注和重視,但是根據流行病學統計顯示,社區老年人群中該疾病發病率高達8%,女性的總體患病風險為1.5%,顯著高於男性。”趙克主任介紹,這一疾病給患者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適,更多的是心理、精神方面的問題,很多病人因為羞于啟齒,而造成抑鬱等傾向。

  趙克主任透露,由於肛門直腸功能性問題治療在國內發展緩慢,肛門失禁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以前的肛門失禁手術治療是將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通過手術轉移到肛門上來,首先手術難度大,國內會做、能做這樣手術的大夫非常少,其次,如果手術失敗,肛門周圍都是瘢痕組織,很難再繼續進行其他肛周手術,而現在的骶神經調節微創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迅速,因為植入腸道起搏器不破壞肛周結構,並不影響未來接受其他治療。“腸道起搏器填補了目前國內排便障礙治療領域的空白,這一技術也一定能夠為更多患者帶來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會。”趙克主任再三強調。

  據國內率先開展這一療法的西京醫院胃腸外科鄭建勇教授介紹,骶神經調節手術是非常安全、微創的療法,手術分兩步:第一步使用體外臨時起搏器,進行觀察體驗性治療,效果確切後使用永久起搏器。植入體內的叫做骶神經刺激器,俗稱腸道起搏器,通過其發出微弱的電脈衝,刺激骶神經區域來影響和調節腸道、肛門括約肌、盆地肌肉、膀胱與尿道括約肌的神經反射,從而幫助排便障礙患者長期控制症狀。

  植入前需做評估

  據鄭建勇教授介紹,目前全球已經有將近14萬人受益於骶神經調節治療,但是在國內這一技術剛剛處於起步階段。而小簡幸運的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骶神經調節手術來解決肛門失禁的病例。

  “美國FDA1997年批准治療尿失禁的骶神經刺激植入手術,在臨床上發現對肛門失禁也有效果,因此2011年獲批進行肛門失禁治療。”丁健華教授介紹説,手術前的評估和體驗治療是必要的,肛門失禁並非簡單的肌肉缺損,大夫會對肛門失禁的具體程度、盆底功能、直腸動力檢查等評估,還會評估患者的括約肌缺損程度、外周神經是否有病變以及盆底其他器質性病變,然後在患者體內植入電極、患者攜帶體外臨時起搏器,進行體驗治療。

  丁健華教授解釋説,“進行過體驗治療的患者,70%—80%的病人都能進入永久性治療階段。”他表示,很多時候,患者本身並未意識到肛門失禁不僅僅是一種症狀,也是一種病,國外有不少産後肛門失禁的病例,在中國,因此就診的人卻並不多。患者應該知曉肛門失禁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病,需要去專科醫院、專科診室進行專科檢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