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台農業,換擋提速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4-09-10 07:34: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四川三台,人口147.5萬,201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05.86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9196元,高於全省平均水準1300余元,為川北丘區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

  依靠豐富的農業資源,三台積澱了許多全國榮譽:農業總産值和主要農産品産量居全國百強,是全國糧食、生豬、油料、桑蠶、油橄欖生産基地,連續7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還是中國米棗之鄉,中國麥冬之鄉……

  豐富的資源托起堅實的産業基礎

  乘車出城10公里,一處別開生面的新農村撲面而來——永新鎮嶄山村。公里兩旁綿延無邊的碧綠棗林,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稱號的“嶄山米棗”綴滿枝頭。

  嶄山村栽培米棗有數百年曆史,如今,三台縣米棗種植面積已達4萬畝,種植米棗的農戶年均收入大多在3至10萬元之間。隨著米棗名聲遠播,每到8月,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商開著大貨車爭相前來搶購。

  在花園鎮營城村,涪江沿岸肥沃的河灘地上,綠油油地長著另一種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稱號的作物——涪城麥冬。在一行行白色水泥樁隔成的方塊地裏,用手一拔那有似麥苗的綠草,一顆顆紡錘形的晶瑩剔透的顆粒綴滿根須,那就是名貴中藥材——麥冬。

  這裡的人成功探索出“麥冬/玉米/大蒜”、“麥冬/蔬菜(高架)”等四種增效耕作模式,種植戶畝平年收入穩定在1.2萬元以上,農民每人平均增收在2000元—4000元之間。

  此外,全縣有5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3948戶,生豬規模養殖率達到71.3%,去年規劃啟動了100萬頭現代生豬産業園建設,年出欄生豬已達130萬頭,居全省前列。

  目前已形成涪城麥冬、嶄山米棗、油橄欖、富硒黑花生、劉營辣椒、潼川豆豉、巫家溝大蒜、向陽紅藤椒、金鼓粉條等特色農産品品種10余個,標準化基地面積達15萬畝。

  尋求換擋升級提速發展的途徑

  近年來,三台縣根據資源稟賦,確立了“3+5”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的發展思路:優質糧油、優質生豬、優質蔬菜三大主導産業和麥冬、米棗、油橄欖、藤椒、紫薯五大特色産業。

  四川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楊新元説,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三台既要“走出去”,更要“請進來”,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農業招商引資活動,擴大農業領域裏的開放合作。

  具體而言,楊新元認為要突出優勢産業和特色産品推進農業開放合作,要突出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以及要突出現代農業園區推進農業開放合作。

  “三台産業基礎良好,産業優勢明顯,又有近80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有近400個農民合作組織,因此要推動強強聯合,做大做強。要規劃建設好一批農産品加工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農業科技園區、休閒觀光農業園,提升産業檔次,拉長産業鏈,把産業和産品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但目前更需要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全縣米棗産業進行品種改良,並建立無公害米棗基地及米棗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建設。這對長期以來以農民為主角發展該産業的模式來説是無法做到的。因此,一個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永新米棗産業示範園建設項目應運而生。

  因此,縣上立即梳理出一個投資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項目:佔地2平方公里,主要建設和認定麥冬種植GAP基地,麥冬標準化生産、檢驗、檢測、交易、精深加工、物流、科研、培訓、商貿服務等一體化的多功能産業園區,開發麥冬保健食品和醫藥製品。

  農業領域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去年歲末,三台縣舉辦了“民企攜手三台,合作共贏未來”項目融資對接活動,來自全國200余家企業前來“相親”,時隔半年多,三台縣再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招商引資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三台農業換擋提速迎來“各大好漢相幫”的局面:

  鐵騎力士集團圍繞100萬頭生豬産業園區將在三台投資建設60萬頭優質生豬基地;正邦集團將投資建設年産24萬噸飼料廠;廣州天適集團有限公司將在蘆溪鎮投資建設櫻花主題公園;馬來西亞客商將在三元鎮中山村投資建設生態種養基地……

  為了讓投資商能穩定在三台投資興業,該縣承諾:對投資企業辦理各類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實行一條龍服務的聯合審批制度,按項目類別由牽頭責任部門分類牽頭、一站式辦理。

  對於投資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農業基地建設項目,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農産品加工項目,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農業生態旅遊開發項目,投資額在10億元以上的統籌城鄉發展項目,該縣承諾將單獨制定優惠政策,並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為企業提供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