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破解“融資貴”需建長效機制

  • 發佈時間:2014-09-09 05:27: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簡稱“融十條”),提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相關意見。

  在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過程中,如何建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長效機制?如何為企業融資開闢新渠道?如何提升銀行為企業融資的能力?《經濟日報》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邀請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進行解讀。

  近日,一則“小微企業貸款1000萬元,到手僅480萬元”的報道又將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無論是擔保仲介不規範運作帶來的高融資成本,還是利率疊加、附加條件帶來的隱性成本,小微企業“融資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意見,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

  “導致融資成本高企的原因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有市場層面的,也有制度層面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記者,寄希望於通過政策調整將融資成本迅速大幅降下來是不切實際的,應增強改革協同,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才能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從“供需”兩端發力

  降低融資成本,需要從“供需”兩方面同時著手。連平認為,首先要合理控制地方政府融資需求過快增長。

  “近年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透明度提高和自主發債改革,可能成為合理管控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有力抓手。”連平表示,未來可以通過債務透明度的進一步提高,並根據其特點運用較為嚴格的資産負債管理,以控制其債務的盲目和無序的擴張;針對其對利率不敏感的特徵,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性債務融資成本的透明度;同時,把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及其成本納入地方人大對政府年度考核項目之中,並列入中央對地方主要官員的年度考核之中。

  “通過主動提高透明度,同時加強社會各方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融資供求關係偏緊的局面。”連平認為。

  與此同時,加大國企改革推進力度,完善公司治理,增強財務硬約束,也可以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尤其是盲目的融資需求。

  “在供給調節方面,需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適當降低類信貸增長。”連平建議,應加快發展股票、債券融資,打通直接融資渠道,讓直接融資在整個社會融資規模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需要完善股票發行制度,儘快恢復股票市場應有的融資功能;發展壯大債券市場;進一步促進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一體化建設,在發行主體門檻限制、發行條件等方面適當予以放寬,努力提高債券融資增速。另一方面,還需要規範影子銀行發展,通過嚴格監管保持類信貸合理增長,避免再度“野蠻生長”。

  配套改革迫在眉睫

  “在融資供求關係偏緊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過快推進會推動貸款利率和整體融資成本上升。”連平説,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應“單兵突進”,而是要協同、配套推進。包括金融市場建設、金融監管改革、存款保險制度建立、放開業務管制以及涉外金融改革等,都應協調好與利率市場化的關係。比如,應進一步擴大同業存單試點,並推出面向個人和企業的大額可轉讓存單試點;資産證券化試點也應擇機推廣擴大,以促進銀行加快存量信貸資金週轉。

  當然,“降融”也需要短期措施配合。連平説,從短期來看,有必要採取以下三方面措施。首先,謹慎運用存貸款基準利率工具,在外匯佔款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為緩解存款增長下降壓力,推動信貸平穩增長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次,合理適度增加信貸投放規模;三是進一步優化存貸比管理,釋放有效的信貸額度,對促進信貸投放、降低融資成本有一定積極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