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液態奶“集體促銷”便宜了誰

  • 發佈時間:2014-09-09 03:31: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房寧

  “立減10元”、“第二件半價”、“第二件只需10元”……中秋節前夕,筆者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某大型超市看到,國內多個品牌的液態奶促銷正酣。粗略計算,優惠幅度在15%~40%。

  促銷,不止在北京。有媒體報道,陜西西安市場牛奶零售終端普遍降幅超過兩成,有的超過四成。在吉林長春,盒裝純牛奶、酸奶降幅都達到30%左右……

  液態奶“集體促銷”,為什麼?

  “促”,一般有兩個意味:聚人氣或賣不動。

  前者,在眼下貌似成立,中秋在即,液態奶是送禮佳品。但是,翻翻去年中秋節前有關液態奶的“舊聞”,卻是8月底多家乳企對高端液態奶提價,利樂包等低端液態奶則普遍“缺貨”。去年怎麼就不需要聚人氣了?

  那是賣不動了麼?夏季的確是牛奶的消費淡季。但去年此時也是淡季,今年再淡也不能憑空少了一大截,還是説不通。

  既然從消費上解釋不通,我們就從供應上找找答案。

  去年乳企提價,稱原料奶價格等成本上漲壓力使然,叫苦“奶荒”。那眼下的變相降價,是否意味著“奶荒”緩解了?是乳企在“讓利”?

  筆者查閱了去年“奶荒”的資料:2013年,受飼料價格上漲、人工費用增加、牛肉價格高企等諸多因素影響,國內奶業生産延續了2012年下半年以來的下滑趨勢。全國牛奶産量3531萬噸,較上年減産5.7%;奶牛存欄量明顯減少,據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預計,下降10%左右。奶産量、奶牛存欄均創近10年來最大降幅。

  國內牛奶産能下滑的同時,受“‘恒天然’乳品安全事件”影響,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從紐西蘭進口乳製品比2012年減少了6.1%。

  那麼,目前奶源供應狀況如何?先看國內:

  一位奶業專家告訴筆者,奶業産能恢復一般需要27~28個月。即便從産能開始下滑的2012年下半年算起,至今剛夠28個月,況且,生産者對市場的反應還存在延遲效應。

  山東濰坊某奶牛合作社理事長説,養殖規模不可能上得這麼快。一頭奶牛産生效益前,成本不低於2萬元,投入這麼大,不可能一哄而上。況且,一頭奶牛3年能提供一頭小牛就算不錯。

  雖然尚缺乏相關數據支援,但奶業專家根據2013年的奶業發展走勢判斷,國內生鮮乳供給偏緊將貫穿于2014年全年。

  再看進口: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3年全年進口乳製品159.22萬噸,折合原料奶1112萬噸,佔國內市場供應量的30%以上。今年1~7月,乳製品進口就有126.66萬噸,同比增長45.84%。

  兩相對比,不難看出,進口乳製品尤其是奶粉在增加奶源方面是有“貢獻”的。

  單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進口奶粉價格低、品質相對穩定,又能減少奶牛養殖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是“便宜”。

  但是,還有疑問——進口奶粉緩解的那部分奶源供應,是哪部分?是銷售終端的各種奶粉,是食品加工(如糕點、冷飲)原料,還是液態奶和酸奶等?

  沒有進口奶粉去向、用途等數據可查。但是,國內某生産液態奶的老總給筆者發的一條手機短信或許能説明一點問題——“去年下半年奶價瘋漲,至今總奶量在降低,而各乳企的銷量在增加,而且還在砍奶價、降收奶量,不是很奇怪嗎?”

  濰坊那位奶牛合作社理事長説起生鮮乳收購價持續走低的原因,第一反應就是,進口奶粉太多了。

  用奶粉還原液態奶,即“復原乳”,在業內由來已久。如果真如知情者所言,進口奶粉對液態奶促銷“貢獻”不小,那進口奶粉是不是“便宜”、又“便宜”了誰?

  首先,奶農、奶企得不著便宜。自今年2月第2周,生鮮乳價格就結束了此前持續38周的上漲,已經連續6個月下降。有河北、山東奶農反映,眼下的奶價已經低於4元/公斤,逼近3.7元/公斤上下的成本價。

  其次,液態奶不標“復原乳”,消費者得不著便宜。按照2010年公佈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巴氏殺菌乳不允許使用復原乳,其他使用了復原乳的液體乳,需要在標簽上明確標識。但在市售的眾多液態奶、酸奶産品中,可見“復原乳”標識的寥寥。知情權受損,花了鮮奶的錢買了名不副實的産品,不是吃虧了麼?

  生産牛奶的、喝牛奶的,這兩頭都吃了虧,我們的奶業能好麼?乳企還能好麼?

  該規範的規範,國人對乳品的信心才強;該控制的控制,奶農奶企發展生産的心勁兒才足;該主導的主導,乳品貿易的話語權才大;該調劑的調劑,乳業的發展才經濟。失去的再想拿回來,就沒那麼便宜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