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秋的地道回憶 分期付款買月餅
- 發佈時間:2014-09-08 08:4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秋節在香港,是一個光亮璀璨的名字。冰皮月餅的晶瑩、綵燈會花燈的絢麗、沙田柚燈籠的朦朧、大坑舞火龍的高亮、還有不再多見的天燈和煲蠟,一切都是十五滿月下,光與亮的重疊。地道傳統的中秋味道,卻融合了一份舞動的活力和銳意。
月餅分期賣
廖迪生,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對於年幼時香港中秋的模樣依然印象 深刻:“從每年10月開始,每個月家裏都會拿出5元錢,給附近熟絡的餅店”。等到來年中秋,一份精緻的月餅便可帶回家。“店家還會附贈兩隻小豬模樣的‘豬仔餅’給小朋友”。他還記得“這種類似分期付款買月餅的方式,叫作月餅會”。
20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迅速騰飛。過中秋的方式日益發生改變,“月餅會”慢慢消失了。如今的中秋前,大批上班族提著冰皮月餅匆忙趕回家,放進冰箱,等待與家人一起分享冰涼清爽的月餅滋味。
除了月餅外,讓廖迪生記憶猶新的食物還有沙田柚。不僅因為中秋是吃柚子的好時節,更是因為那黃綠澄澈的柚子皮。“我們會把沙田柚皮完整地剝下來,在外邊鏤空幾個洞眼,再把蠟燭放在其中,這就是普通人家孩子的中秋燈籠。”
八月十五中秋月宴之後,提著沙田柚做的燈籠出門,與滿月的光輝交相輝映,是香港中秋地道的回憶。香港也永遠不缺少散發光亮的慶祝方式,從前的沙田柚燈籠如此,現在的中秋綵燈會也是。
中秋綵燈會每年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等地如期舉行。綵燈展覽的樣式形態各異,今年更有高7米半的“吊工”中式花燈。除了綵燈,還有傳統技藝表演、燈謎競猜等活動,伴隨著彩花綻放般絢麗的花燈月夜。
大坑舞火龍
在廖迪生看來,儘管曾經被殖民統治過,但香港依然保留了較好的中秋習俗傳統。當八月十五月光皎潔,香港人用獨特的風俗習慣,享受家人團聚、慶祝祈福的時刻。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大坑舞火龍。
平日寧靜的大坑街道,在中秋節及其前後3天,會變得人潮涌動。一片鑼鼓聲中,近300位村民舞動著長46米的巨龍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從世界各地前來的人們以及香港居民們,跟隨著巨大的火龍前進。
這條巨龍的龍頭用珍珠草包紮,重達48公斤。一對龍眼是兩隻手電筒,龍牙和龍舌均是用鋁片做成。前頭引路的龍珠,是兩個插滿線香的柚子。而整條龍身有32節,珍珠草搭好框架後,再插上香並點燃。
大坑的舞火龍傳統,據稱起源於19世紀,當時的居民是為祈求消除瘟疫。而除了大坑舞火龍,還有僅在中秋當天進行的薄扶林舞火龍。這項久負盛名的文化活動,歷經代代相傳,依然是中秋佳節最亮眼的那道光。
天燈來祈福
香港地區文化融合了都市與鄉村兩種元素,時下有些傳統漸行漸遠。在從前的新界地區,大多數人都是務農人員,八月十五遠沒有到慶祝之時。在收割稻田之前的中秋節,新界地區的香港人多是燃放孔明燈來進行祈福。
從2010年開始,由於考慮到發生火災及影響飛機飛行的緣故,香港政府開始呼籲市民切勿胡亂燃放天燈。如果因為燃放天燈引發火災,或燃放長寬超過2米的天燈,責任人可以被檢控。
除了燃放天燈,對於早前的香港市民來説,煲蠟也是他們喜愛的中秋月夜活動之一。中秋夜宴之後,在公園賞月吃月餅一番,月餅盒隨即空出。孩子們喜歡把其當作器皿來燒蠟,待蠟融化後,再噴水,最後蠟液四濺並産生高溫水蒸氣。對於孩子來説,這是一個簡單刺激的娛性節目,但卻極其容易導致燙傷燒傷事故。在上個世紀末,香港政府開始呼籲市民不要煲蠟。
廖迪生回憶起這些珍貴的中秋記憶,卻最難忘關於其母親的一個細節。每年中秋十五,母親都會收拾妥當,帶領家裏孩子,在香案上擺好水果月餅,進行拜月。也許,中秋節最動容的,無非就是我們與家人的這些點滴。在如今飛速發展的香港,中秋節的這些光亮依然斑駁可見,也正是因為我們對親人永恒的惦念。(趙文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