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億公積金沉睡,誰“佔著茅廁不拉屎”
- 發佈時間:2014-09-07 15:17:00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異地接續和使用陸續進入問題解決的關鍵階段之後,作為“三險一金”中“一金”的住房公積金,其繳存、提取、使用的效率問題終於走向前臺,這將關係到餘額超過3萬億元的住房公積金繳存者的切身利益。(9月6日《中國經營報》)
3萬億公積金沉睡在管理部門,暴露了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極為低下,也使其備受爭議。一面是大量公積金用戶“嗷嗷待哺”,一面是大量公積金處於“休眠”狀態,這使人不禁聯想其“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出”的古語來。“公門”只進不出或可理解,那是老爺“把門”,但公積金管理部門又豈可有這等老爺作風,又怎麼能“佔著茅廁不拉屎”?
其實,造成大量公積金沉睡並不偶然也不奇怪,背後映出的是管理機制短板及僵化,這才是問題的根本。住房公積金制度和我國的住房改革相生相伴,也見證了這一歷程。應該來説,住房公積金制度曾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也幫助不少人解除了買房的燃眉之急,圓了住房夢,得到了大眾的普遍支援。但近年來,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褒揚之聲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口誅筆伐,對公積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問題,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還有相關改革方面的訴求。
儘管外面“風起雲湧”,但公積金管理部門卻巋然不動,頗有“任爾東西南北風”之氣概與氣度。而説得不客氣,就是“佔著茅廁不拉屎”。創新型社會呼籲創新工作思路、與時俱進,公積金管理同樣也不例外,需要審時度勢調整相關制度與政策,和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這樣才能走出一片光明一路美好。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變化也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公積金繳費的大幅度提高,房價的一步步拉升,以及公眾對公積金的需求,都需要有合理的公積金管理及使用與之匹配。但住房公積金使用卻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這既是住房公積金大量積存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公眾罵聲一片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積金存量很大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放貸的渠道過窄、程式繁瑣。這除了制度上的框框條條,還有就是卡得過死,甚或有人從中作梗,致使不少人使用公積金的念頭不得不胎死腹中。出現了不少人繳納住房公積金僅是“為人作嫁衣”的怪現象,也就是一輩子也沒能用上“別人的錢”,對這部分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而公積金管理部門的高高在上、説一不二,則是典型的角色錯位,明明僅是公積金的代為管理者,但卻以擁有者而君臨天下;而真正住房公積金的擁有者,卻只能靠邊站,沒有應有的話語權,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這樣的背景自然也就孕育出了令人汗顏啞然的怪胎,“黃牛”可以幫助套取住房公積金,甚至有些地方動用公積金放貸的奇異現象,也讓人進一步逼問這公積金究竟為誰而“積”?
這是個原則問題,不容回避,必須得到理性而正確的回答。而擺在公眾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這住房公積金如何有效使用的問題,二是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有無存在必要的問題。但無論那種情形,都不應由住建部發號施令,否則就有保護既得利益集團之嫌。而要解決深層次問題,就必須觸及根本,就需要開展全民範圍的大討論。保留公積金部門,從眼前看也許有利於穩定,但從長遠看則可能弊大於利。提高住房公積金的使用效率,説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並不輕鬆,會牽涉到各方利益,而想要做到公平、均衡、合理又確實很難,加之有時監管很難跟上,這問題就會越積越多。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筆者認為,取消房積金管理部門,才是喚醒大量公積金沉睡的一杯“濃茶”。當然,“取消”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一步到位,將原來的房積金以住房補貼納入職工個人工資,公積金管理部門徹底退出不再保留;一種是將原來的房積金管理部門變為“皮包公司”,公積金仍由單位或部門按時打到原來賬戶,但使用權卻在職工手上,職工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進出”的方式與時機。應該來説,這兩種模式的時機已經成熟,條件也已經具備,因為使用公積金購房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各大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也給公眾購房開闢新的通道。但需要防範的是,一旦作為住房補貼,單位及部門就失去了外部約束力,職工的權益也許就得不到保障,房積金可能就會打折扣。
而第二種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即收繳仍由房積金管理部門落實,但支配權交給職工。如此,房積金管理就還有有“復活”的希望,從而為職工購房提供資金支援。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吸引留得住職工的公積金,這就需要調整並創新工作思路,讓廣大參與者從中嘗到甜頭,走出死死看管的老路。這樣,住房公積金的一潭死水才能真正被激活,才能使參與者從中受益。
住房公積金已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是向前向左向右,還是原地踏足踏,這關乎廣大參與者的利益,不能由少數人或某個部門説了算,而是需要科學規劃嚴密論證。但無論如何,各方要認清並擺正好位置,都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佔著茅廁不拉屎”,因為誰也無權罔顧參與者的權益。只有讓廣大參與者都能從中獲益,那這樣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才是成功的,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與贊同。
文/崔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