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股份財報疑點重重 子公司數億銷售款不翼而飛
- 發佈時間:2014-09-07 13: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23日,金花股份(600080)公佈了2014年半年報,主營收入增長30.9%,凈利潤增長4.41%,其醫藥工業産品線的毛利率達到84.8%,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表面上,這些數據都基本符合醫藥公司的經營發展情況,但記者在仔細拜讀公司中報後,卻發現其中疑點重重,其財報中存在著許多重大問題,特別是子公司的數億銷售款去向問題有待公司去澄清。
公司有虛增毛利、利潤之嫌
從金花股份披露的今年半年報數據來看,其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塊主營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474.58萬元,同比上年同期這兩塊主營業務實現的收入金額18736.53萬元增長了35.96%,看似情勢喜人,然而實際上金花股份卻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該公司在銷售費用項目下包含了三個與産品銷售密切相關的費用科目,分別為“業務推廣費”、“宣傳費”和“廣告及策劃費”,三項合計發生額為8400.28萬元,而在去年同期這三項費用科目合計發生額則僅為5591.47萬元,同比增長了50.23%。
對比可以發現,金花股份的這三個與銷售關係密切的費用科目發生額同比增幅,顯著超過了同期醫藥銷售收入的同比增幅,可見金花股份産品的銷售難度在增大、銷售成本在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金花股份的醫藥工業産品線的成本結算也頗耐人尋味,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7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1億元增長了約24.82%,然而同期該産品線的成本結轉金額僅為2678.72萬元,相比2013年同期的2998.15萬元不僅沒有增加,相反還出現了10.65%的下降。
在正常的生産經營邏輯下,醫藥工業説白了就是藥品的生産,其主營業務成本中包括了醫藥原材料的成本、人工成本等,而這些成本都是與藥品生産量呈正相關關係的,也就是説藥品生産量越大、銷售量越大,産生的營業收入越高,相應所需的原材料成本、人工製造成本也就越高。
而從金花股份的數據表現來看,在藥品生産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主營成本卻呈現下降,這除非是該公司出現了藥品銷售量下降,同時伴隨著藥品銷售價格大幅上漲,然而從半年報董事會報告部分針對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分析段落來看,“銷售業務量增長”卻是主因之一,而非是産品提價。因此可以判斷出金花股份的收入增長屬於數量驅動型,則主營業務成本應當伴隨著銷售量的增加而出現增長。
然而金花股份的賬面數據卻顯示,主營成本伴隨著銷量的增長而縮減,毛利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回看過往三年金花股份醫藥工業産品線的毛利率水準,基本上維持在76%到80%之間,呈現上下小幅波動的狀態,惟獨在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水準一躍升至84.8%,顯著超過了過往三年表現穩定的毛利率區間。
儘管金花股份在其半年報當中並未披露更加詳盡的生産經營數據,但是主營業務成本異乎尋常且違反常理地的出現下降,很有可能對應著該公司在醫藥工業産品線方面的成本結算存在很大的疑點,甚至不排除存在人為壓低成本結轉金額,進而虛增毛利、虛增利潤的行為。
開發項目長期挂賬存疑點
此外,金花股份針對其開發項目的結算也存在可疑之處,根據半年報披露,該公司目前被列入到資産負債表“開發支出”科目中的項目多達14個,截至期末,累計投入金額高達1065.31萬元,而在今年上半年當中新增投資額則為219.9萬元。
這其中很耐人尋味的是,金花股份如此眾多的在研項目中,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在今年上半年結轉費用或者結轉成無形資産,全部挂在“開發支出”這個過渡性財務科目當中,處於待核算狀態;回顧金花股份發佈的2013年報,針對當年末已經存在投資的11個在研項目,也是無一例外的沒有任何費用或無形資産的結轉。
尤其令人疑惑的是其中的TSLC項目,根據今年半年報披露的資訊,TSLC第三期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都已經開始投資研發了,投資金額還多達135.22萬元,然而此前TSLC項目仍然未能完成研發,期末仍然以156.98萬元的餘額挂在“開發支出”科目當中,這符合常理嗎?
還有TSSCD項目、APTC項目、GFT項目和JTGCD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都沒有任何新增投入,那麼這4個項目的研發進度又是如何?如果尚未完成,為什麼金花股份沒有再進行追加投入呢?如果已經完成,為什麼會予以結轉費用或結轉無形資産呢?這4個項目對應的312.93萬元累計投資餘額,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挂在資産負債表當中,實在令人大惑不解。
我們知道,如果針對在研項目進行結轉,要麼會計入到當期管理費用當中,並衝減當期實現利潤,要麼會計入到無形資産當中,通過計提無形資産攤銷,在以後各年度中逐期抵扣當年利潤,總之造成的結果便是金花股份賬面利潤的下降。因此,金花股份針對其多達14個在研項目,不予進行結轉核算、始終挂在“開發支出”這個過渡性科目當中,不排除是人為推遲費用確認的財務操縱,目的則無非也是為了虛增目前的賬面利潤。
金花藥玻的數億元代銷款去哪兒了?
此外,子公司金花藥玻的經營數據也存在問題。在紅週刊此前刊發的《世紀盛康羅生門》文章中曾提到金花藥玻承攬了世紀盛康銷售代理一事,且列出相關證據證明了這種代理關係的事實存在。在那篇文章中,紅週刊記者曾提出疑義,“對於停留在金花藥玻賬面上的數億元銷售款,不知金花化玻將以何種方式反映到賬面上,且如此大額銷售合同代理,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又將如何反映到其2014年中報或年報中去”。對於記者當時留下的疑問,從公司所發佈中報內容看,對其子公司銷售代理世紀盛康産品一事卻只字未提(金花藥玻代銷相關內容詳見《世紀盛康羅生門》一文)。記者了解到,自紅週刊發表《世紀盛康羅生門》一文後,金花藥玻仍在繼續代銷世紀盛康相關藥品。中證萬融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在世紀盛康近幾個月銷售中,據不完全統計進入金花藥玻賬面的資金已經高達數億元以上。
記者認為,金花藥玻作為上市公司金花股份納入到合併範圍內的子公司,其各項經營數據應當被包含在了金花股份的合併財務報表數據當中,進而意味著金花藥玻代理世紀盛康的銷售金額高達數億元之巨。然而從金花股份發佈的今年半年報數據來看,實現的全部營業收入不過才2.73億元,其中可能對應著醫藥代理銷售的醫藥商業類業務實現營業收入更是只有7853.45萬元;至於金花藥玻,公司在半年報中並未披露這家子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只公佈了凈利潤僅為-32.87萬元,同時金花股份合併口徑下母公司營業收入和合併口徑下營業收入的差額為1億元,也就是説,歸屬於子公司的對外銷售部分應當不會超過1億元。而即便這1億元全部都是金花藥玻一家實現,也遠遠不及中證萬融所透露的世紀盛康所銷售金額。
那麼到底是中證萬融一方無中生有,還是金花股份有大量業務存在體外迴圈?對此,本刊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紀盛康和金花藥玻之間不清不楚的代理銷售,給上市公司金花股份留下了一個巨大且難解的謎團,而最終的謎團仍需上市公司給予相應澄清,而不是低頭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