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滄州邁向京津冀開放前沿

  • 發佈時間:2014-09-07 06:31: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很多人是從“林沖發配”的故事中知道河北滄州的。今天,這片古代的蠻荒之地,正在邁向京津冀開發開放前沿。

  黃驊港是滄州的海港。去往港口的公路兩邊,可見一個個就地開挖的大水池,那是人們傳統曬鹽的“鹽汪子”。走進港口作業現場,展現在眼前的卻是一個現代化碼頭。塔吊林立,傳輸帶滾動,忙而有序。

  黃驊港是環渤海最年輕的現代化碼頭。今年前7個月,碼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7.9萬標箱,同比增長54.07%。“十二五”以來,黃驊港吞吐量增長一直保持全國第一,去年完成17103.38萬噸,同比增長35.42%。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25.88%。

  貨運吞吐量常常被當作區域經濟運作狀況的晴雨錶。黃驊港這個“晴雨錶”,印證的是河北滄州乃至環渤海經濟帶經濟運作的情況,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告訴記者:“環渤海開發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滄州發展的戰略機遇,我們抓住這個機遇,承接京津産業轉移及功能外溢。轉身向海,使滄州真正成了內陸沿海開發開放的前哨陣地。”

  海洋運輸成立體交通重要極

  在河北三大沿海區域共487公里海岸線中,滄州佔130公里,與唐山、秦皇島共同位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重點打造的一極。

  僅從這個坐標看滄州還不夠。展開中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滄州的黃驊港是連接我國西北部,甚至溝通歐亞大陸地理上最近的出海口。這裡不僅是距山西、陜西、內蒙古等資源富集區域運輸距離最短的出海口,同時可通過新絲綢之路,輻射西亞東歐等區域。滄州市市長王大虎介紹,“沿海地區可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率先發展,誰先做足沿海文章,誰就能獲得發展先機。”滄州以港口建設為龍頭,打造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區域經濟發展。

  滄州連續兩屆黨委政府班子對改善交通環境實施了重點傾斜,啟動黃驊綜合深海大港建設,規劃建設泊位達到200個以上,總吞吐量達到5億噸。先後完成了深海航道和多用途碼頭建設,已建成煤炭、散雜貨、集裝箱、液體化工等30多個泊位。2014年,黃驊港計劃完成投資64億元。

  如果説港口是龍頭,公路和鐵路則是立體交通樞紐的大動脈。京滬高鐵和京九、京滬、朔黃、邯黃5條鐵路,7條高速公路,使滄州融入了北京一小時、天津半小時經濟圈。

  京津冀同城時代,使滄州吸附力大大提高。

  在採訪中,作為國內500強企業,中鐵裝備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紀木則告訴記者,公司之所以在滄州渤海新區落戶,正是看中黃驊港獨特的交通運輸優勢,在這裡建設企業,生産原料從港口運到廠區每噸運費只有6元,比起在邯鄲的廠區,每噸可節省運費110元。

  京津冀一體化推動産業集聚

  “發展現代交通運輸體系,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以現代運輸體系為紐帶,帶動滄州沿海區域資産優勢得到有效認同,促進産業集聚。”滄州人説,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為滄州的産業集聚提供了新的推動力。

  滄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宋有洪告訴我們,與北京合作項目的數量和投資額度這兩年年均遞增28%以上。目前,全市引進北京項目419個,總投資2934億元,引進天津項目432個,總投資358億元。與滄州建立合作關係的央企達26家,合作項目54個,中鋼、中鐵、中國一重等一批央企項目落戶滄州。每個縣(市、區)都有京津轉移企業或央企生産基地。

  總投資100億元的北汽集團40萬輛整車生産基地能夠落戶滄州,正是滄州轉身向海調結構的結果。據北汽黃驊産業園項目副總經理陶德權介紹,受土地、資源等制約,北汽集團位於北京的廠區産能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擴展需要。確定在滄州渤海新區落戶,一是在這裡3500多畝項目用地一次到位,且成本低廉;二是僅黃驊市就有與汽車關聯企業200多家,有人力資源基礎。黃驊生産基地,總人力資源需求預計在6500人左右,一期項目完成投産預計需求3500人,這些人員中九成要在滄州範圍內招聘;三是這裡緊鄰黃驊綜合港,海洋運輸便利。

  “黃驊新廠共有6條生産線,5條是從北京搬來的,1條是新建的,能生産重卡、乘用車、輕卡3大系列上百個品種的整車。到2015年二期建設完成後,年生産能力達40萬輛。年銷售收入可達400億元。”陶德權對記者如是説。

  大海邊崛起工業新城

  滄州有個詞叫“苦海鹽邊”,因為滄州臨海多是鹽鹼地,除曬鹽、打漁,沒有什麼收成。今天,大海卻給滄州帶來蓬勃發展新機遇。

  我們從黃驊港走向渤海新區,寬闊筆直的馬路兩邊,還能看到從鹽鹼地裏倔強長出的沙棘草。間隔不遠的工廠和成片的樓群已經顯出別樣生機。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丁繡峰説,渤海新區2400多平方公里,有200多萬畝是鹽鹼地。現在,我們在這裡精打細算“種”工廠。鹽鹼灘塗為滄州打造沿海臨港經濟提供了發展用地。

  不遠處人們曬鹽的“鹽汪子”泛著光澤,工業園透出另一種希望。在神華國華滄州電廠,我們看到4台海水凈化設備,其中有兩台是自主研發的。電廠的同志自豪地告訴我們,這個電廠是“四個零”:零耕地佔用,用的是鹽鹼灘;零地下水開採,用的是海水淡化;零煤炭運輸,用的是皮帶傳送;零排放,這裡完全是綠色清潔生産。迴圈經濟理念在這裡鋪展出壯觀的廠區。

  管道是滄州的傳統産業。僅鹽山縣就有2000多家管道企業。在歐亞管業公司佔地110畝的生産車間,我們看到的是清潔整齊的現代化生産。這裡生産的海洋柔性管道,用於海底鋪設石油管道,為深遠海油氣田開發服務。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能生産這種設備的,目前全球只有3家工廠。

  河北鑫海集團是一家2000年才成立的煉油企業,已經進入河北企業50強。2011年剛剛在這裡建設的廠區,打扮得如花園一般。這裡不僅有嶄新的職工公寓,還有職工游泳館、籃球場等。

  我們馬不停蹄走訪了8家企業,看到渤海新區工業園區除了河北本地的企業,還有不少天津、北京的企業到這裡落戶。這些企業投資都在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元。丁繡峰滿懷信心地告訴我們:“未來兩三年,僅渤海新區就可形成産值達千億元的産業集群3個,産值達500億元的産業集群2個”。

  用活海洋資源,發展迴圈經濟,拉長産業鏈條是滄州最看重的發展方向。用海水冷卻發電,冷卻中産生純凈水和濃鹽水,用濃鹽水制鹽,用鹽發展精細化工,再用精細化工産生的原料與煉化石油或者天然氣形成的副産品相結合,又生産出性價比更高的化工産品……

  這樣的迴圈理念,吸引化工大企業紛至遝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4大國有化工企業在滄州均設有生産基地,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年。2013年滄州石油化工行業實現增加值47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37%。滄州是亞洲最大的TDI生産基地、中國重要的PVC生産基地。目前該市相繼有百萬噸乙烯項目、百萬噸氯鹼項目、渤海新區煉化一體化基地項目、百萬噸聚氯乙烯項目、26萬噸聚碳酸酯項目、滄州鹽化工産業基地等起步開工。

京津冀一體化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華魯恒升 16.60 4.27%
2 樂凱膠片 11.29 3.39%
3 中國動力 25.64 2.64%
4 渤海股份 21.52 2.38%
5 天壕環境 5.98 2.0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淩雲股份 15.21 -2.75%
2 河北宣工 21.77 -2.64%
3 建投能源 7.03 -2.63%
4 冀東裝備 20.49 -2.52%
5 巨力索具 5.68 -2.4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