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傳杭州余杭醞釀加碼樓市新政 單套房最高補三萬

  • 發佈時間:2014-09-06 11:12:58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今年四月份開始,有關杭州樓市崩盤的消息不絕於耳,雖然有專家表示,潮漲終有潮落時,樓市有漲也有跌,這是符合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但是,成交量下降,房價下跌是事實。現實情況一度讓購房者憂心忡忡,無法辨清真實的狀況。

  近日,更是有消息傳出,説浙江杭州余杭區正在醞釀最新的樓市政策,其中不僅涉及調整購房落戶面積標準、公積金優惠等等內容,一條帶有明顯“救市”信號的購房補貼政策更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那按照這一政策,余杭將給8月1號到明年1月31號購買符合條件住房的人群發放購房款總價1.3%的購房補貼,補貼最高達到3萬元。

  在限購鬆綁大潮中,杭州、寧波、無錫等地剛剛全面解除了限購,如今,如果再加碼出臺這樣的補貼政策,無疑傳遞出更加強烈的救市信號。那麼,這一消息是否屬實?政府的救市衝動又是否會為樓市帶來不利的影響?

  這份廣為流傳的文件顯示,余杭區正計劃推出的刺激措施包括:第一購房落戶的面積標準,由單套商品房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上調整為60平方米以上;第二首套房在140平方米以下,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降至60%;而最受關注和爭議的條款則是,對個人購買余杭區範圍內、符合補貼標準的購房者,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後,給予購房款總額1.3%的購房補貼,單套補貼上限為30000元。按此計算,如果你買的房子在230萬以下,就相當於可以能打一個99折,超過230萬,就可以直接少花3萬。

  對於業界的關注,余杭房産資訊網2號發佈"關於網傳余杭區房地産政策的説明"説:自7月29日杭州市房地産政策調整以來,為進一步促進我區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有效鼓勵和支援市民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我局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徵求各方意見。

  余杭區住建局工作人員也對記者作出了回應:

  工作人員:這個是相關部門正在研究當中的一個政策。

  不過,開發商對此普遍表示謹慎,元茂置業行銷主管丁凱強表示,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丁凱強:我們這邊暫時沒收到,可能還是觀望狀態。

  我愛我家業務員莫先生也表示,這一消息還沒有得到確認,如果落地,房價可能會上調。

  莫先生:消息一落地的話,到時候可能談價的空間可能就不像沒落地之前那麼好談了。買家會多,所以競爭也會激烈一些,所以價格有可能會上去。

  對此,有杭州市民表示了擔心。

  市民:如果補貼的話,這個房價又要漲起來,那我們想換好一點的房子成本又要增加了。現在房價雖然跌,但也不是很便宜,老百姓肯定希望房價不要漲。

  房地産評論員李坤軍表示,從流傳出的文件內容來看,能夠享受到購房補貼的,購買住房的套內建築面積必須在140平方米以內,而且主要針對存量房,所以他不贊成把這看成救市或者托市。

  李坤軍:更應該看到,政府想讓這個市場回歸到本來應有的高度,我們原來的市場,我個人覺得説,把它壓制的非常嚴重,如果政府有一些補救性的糾偏的政策,是讓市場回歸到它應該有的一個高度。7月29號局部的鬆綁,成交量上來了,房價又沒有上來,可能是政府最願意看到的一個局面。

  7月29號,杭州主城區140方以上住房放開限購,蕭山區、余杭區限購全面解禁。8月29號,杭州樓市全面取消限購,並將二套房首付降到六成。一連串的鬆綁,使得8月杭州市區實現9381套的成交量,這是杭州市近8年來8月份的最好成績。但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這只是鬆綁預期的釋放,並不可能持續。而這次事件的焦點余杭區,又是杭州全市住宅庫存最大的一個區,超過4萬套的庫存,比主城還要多三分之一。中國房地産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指出,限購鬆綁的效果不會很明顯,所以余杭新政的可能性非常大,也有可能引發效倣。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則認為,長三角地區樓市相對成熟、未來也有很大的人口吸納空間,地方政府不應只看短期市場,盲目出臺行政手段,錯過把樓市還給市場、重歸健康的機會。

  馬光遠:江浙一帶老百姓的這種投資意識、對整個市場的把握都是相對比較精準的。你要補貼,假如大家改革到你有20%、30%,你給我保底,這種補貼我才會幹。否則就3萬5萬,你就是忽悠我買房,大家一想,你以後價格還得往下跌。如果現在政府出手擾亂市場,有很多開發商會死去。為什麼,他會有幻想。

  馬光遠認為,當前房價部分回落已經是社會共識,房企、尤其是資金鏈緊張的中小房企,必須降價放量才能活下來,在整個市場已經轉變為供大於求、政府和銀行都沒有大幅放鬆信貸可能的背景下,政府盲目救市,只會讓這些房企錯過拯救自己的機會。

  馬光遠:長期庫存不是問題,但是短期庫存能打死。最好的辦法不是你去補貼,而是疏導大家真的去降價,真的降價一定會有需求。(記者莊勝春 張國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