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羅湖社區家園網”微信平臺全新改版亮相

  • 發佈時間:2014-09-05 14:32:08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馮慶 實習生 范嘉欣

  “羅湖社區家園網是我們小區管理的好助手、居民生活的好幫手!”8月27日上午,羅湖區山湖居的業主代表、業委會委員及物管公司成員一行12人專程來到羅湖社區家園網,感謝通過家園網,業主們反映小區治理的意見建議都有了回應並大部分得到了解決。而讓業主們尤為高興的是,就在最近,新改版的公眾號“羅湖社區家園網”微信平臺以全新的面貌亮相。這意味著,通過手機微信,就可以針對羅湖的身邊事進行提問、查詢、跟蹤,反映問題更加直接便捷。

  與一般微信公眾號不同,新亮相的“羅湖社區家園網”不僅僅是移動産品,還是一條能自由穿梭于移動網際網路和PC網際網路之間享受無差別服務的“通道”。由此,以往用電腦瀏覽更容易獲得的羅湖資訊和公共服務,現在則可以通過微信號的推送,統統以易讀悅目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手機裏。

  7年前,羅湖區委、區政府在國內率先“觸網”,利用PC網際網路創辦了家園網這個開放式網路平臺;7年後的今天,這一網站又在全國率先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力求打通政府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羅湖區委書記倪澤望説,利用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拓展政府提供公共産品的內涵,不斷創新政府服務轄區居民的手段,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希望“升級換代”後的家園網微信平臺,真正成為羅湖人的“情感家園”、“生活家園”、“共建家園”。

  思路:“打通密室、會客廳和廣場”

  “哈嘍!我是羅湖社區家園網的形象代言人羅雪兒!歡迎來到羅湖大家庭!”在微信上關注公眾號“羅湖社區家園網”後,一個萌萌的紅髮“羅雪兒”便親切地向你打招呼。而在這個“萌娃”的背後,“羅湖社區家園網”的全新改版,凝結著羅湖區不同一般的政民互動思路。

  “政府的輿情平臺好比‘密室’,微信是有門檻的‘會客廳’,而論壇就好像一個‘廣場’。我們做的努力,就是要打通‘密室’、‘會客廳’和‘廣場’,向群眾提供跨平臺、一站式服務。”羅湖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石磊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她表示,創新家園網微信公眾號的基本思路是:以手機為載體,打通家園網後臺管理系統、論壇發佈系統和輿情處置系統,將所有功能統一整合到微信上,實現家園網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融合。

  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看來,相較於以傳播資訊、塑造形象為主的政務微網志,政務微信的定位更加精準,被視為政民互動的重要形式,也使政府的網路行政從資訊服務走向行政服務。參與設計家園網微信平臺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該平臺的改版過程延續了家園網的一貫風格——改變官辦網站刻板、僵化的面孔,立足問題導向、情感導向和體驗導向,力求為羅湖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羅湖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把網站的內容“拿”到家園網微信平臺時,“不是簡單的對接,而是進行了技術創新,重新設計了所有頁面和互動方式。”為了讓包括微信平臺在內的所有網路平臺更接地氣,宣傳部還向社會化媒體學習,打破科層級之間的束縛,跨科室成立了創意團隊、製作團隊和傳播團隊,圍繞不同階段的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有針對性地一同研究網路熱點和內容製作,“讓羅湖區所有的重要資訊、重要活動和精神産品做到一次採集、多種製作和多元傳播。”

  羅湖家園網誕生7年,培育出羅湖網民極大的“觸網”熱情與較高的網路議政能力。據家園網近期統計,羅湖網友對在家園網、官方微網志等官辦媒介上討論社區事務充滿激情:羅湖義工騎行隊發起的“騎行西藏”活動,其直播帖在“時尚羅湖”的新浪官微和騰訊官微上分別創下近11萬、近8萬的討論量;家園網日均點擊超過10萬人次;由區文明辦和區交警大隊主辦的“暢行羅湖、文明羅湖”在家園網上發起體驗活動時點擊量超過10萬人次,僅“體驗日”活動的關注人數就近6萬人。

  在此基礎上,家園網的公眾微信賬號被寄予了更高期待——它近在手邊,可以隨時發帖,比電腦網頁更親近人群,所有內容還與電腦網頁和輿情工作平臺同步。為了能隨時隨地上家園網看投訴帖,羅湖區一些原本對智慧手機“不感冒”的官員主動更換了手機。因為意識到微信作為“會客廳”的局限性,看重家園網作為“廣場”的價值,國內首個區級商圈資源共用的公眾賬號“禮享羅湖”近期也在謀劃與“羅湖社區家園網”合作。

  體驗:資訊、互動、辦事、投訴便捷省心

  用微信上家園網,跟用手機打開一般網頁有何不同?據家園網相關負責人介紹,家園網微信平臺所推送的網頁,充分考慮了微信用戶的閱讀和使用習慣而重新設計,同時還兼顧了註冊用戶和非註冊用戶的需求和感受。

  記者也掏出手機體驗一把。在微信剛一添加“羅湖社區家園網”,便收到來自“羅雪兒”的推送清單,輸入不同的關鍵詞即可以獲得不同類別的服務頁面。微信底部的導航欄則分為3個版塊:“羅湖資訊”、“家園互動”和“網上服務”。

  輕點“羅湖資訊”版塊中的“家園網手機版”,將獲得手機版家園網的微信連結。這個版塊還包括“活動早知道”和“公共服務資訊”,全面傳送羅湖的公共服務資訊和各類藝文體育、休閒娛樂資訊。曾在家園網上吸引80萬人參與的“公共文化超市”,未來也將在此同步徵集市民意見,請市民投票“下單”。通過“家園互動”版塊,可以進入家園網論壇,或參與“羅雪兒”提供的各種互動活動,以及為家園網微信平臺留言獻策。沒有電腦網頁的眼花繚亂,其字體設計和欄目設置簡潔易讀,在頂部還能選擇具體社區和話題。

  在羅湖社區家園網的諸多欄目中,“家園論壇”是無可爭議的“人氣之王”。羅湖轄區內10個街道、83個社區和700多個小區都有自己的論壇,網友的“炮彈”和“口水”都被忠實保留,幾乎從不被刪。各個政府部門、物業小區都須守在網頁上“接招”並給出快速處理。新版的微信平臺則延續了家園論壇的問題導向,讓投訴和追蹤更加方便。

  而“網上服務”版塊則集中體現了發帖的便捷省心。註冊用戶可選擇“用戶登錄提問”,而沒有註冊家園網的用戶亦可以選擇“微信直接提問”。只需填寫標題和留言正文,必要時還能上傳圖片,點擊“提交”後便收到“問題將很快同步到論壇上”的通知。點擊“我的問題查詢”,既可以查到自己用同一終端提出的所有問題,也可以查看、評判相關部門的辦理情況。

  “我關注和使用家園網微信平臺已有一段時間,最大的感受是:不是在跟冰冷的手機、抽象的機構對話,而是在與一個個具體的有溫度的‘人’溝通。這樣開放的心態和貼心的服務設計,在政務微信平台中,絕對是全國的NO.1。”羅湖社區家園網知名網友“羅湖再生”給新改版的微信平臺打出高分。

  專家: “完善政府治理技術的有益探索”

  今年4月,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在廣東省首屆政府治理能力創新經驗交流會上表示,影響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官員的素質,二是政府治理制度,三是政府治理技術。

  深圳大學博士、副教授孫海峰就此表示,在傳統的媒體發展階段,渠道很難做到完全的雙向暢通。很多治理問題,其實是由溝通、對話的不暢導致的。網際網路時代則給政府治理方式帶來了新的機遇。政府一方面要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動應用新媒體來施政、問政,推行善政。

  孫海峰認為,羅湖社區家園網充分利用家園網微信新媒體平臺,把多種功能便捷地整合在移動終端上,把市民參與的成本降到極低,人人皆可隨時隨地參與到社會、社區的共治、自治中來,“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參與成本的問題,打通了政民互動的‘最後一公里’,是很有意義的創新,在改善政府治理技術方面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乃至提升。家園網微信平臺全面升級,值得‘點讚’。”

  深圳新聞網總編輯王堯認為,羅湖區在應對網路環境、主動盤活行政資源為民辦網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此次家園網微信平臺創新再度體現了“市民轉移到哪,政府服務也延伸到哪”,“羅湖在適應移動新媒體時代方面,在移動化和本土化方面,再次走在了時代前列、全國前列。”

  “我每天都要花15分鐘上家園網看看羅湖最新的資訊,也會‘拍磚灌水’、反映問題,一些言辭比較犀利的‘大尺度’的留言,家園網都‘胸懷寬厚’地‘原版’保留了。”山湖居業主、深圳大學教授何敏感慨,如今的宜居城區絕不僅指自然環境,更要看城區軟實力所帶來的“居民福利”。“家園網平臺的搭建就是羅湖城區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在羅湖居住的幸福指數之一。”對於全新改版亮相的家園網微信平臺,何敏表示充滿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