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圖文:還千湖碧波盪漾

  • 發佈時間:2014-09-05 09:29:45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圖為:2日,檢測人員在浠水縣白蓮河水庫檢測水質。該水庫是鄂東最大人工湖,為保護20多萬居民飲用水源,白蓮河鎮“治綠、治水、治臟”活動已關停畜禽養殖戶29家。(記者 王子毅 視界網 郭斯 攝)

  記者 吳文娟 通訊員 華平

  “千湖之省”面臨保護壓力

  “‘千湖之省’面臨保護壓力。”省湖泊局專職副局長熊春茂説,長期以來,由於管理無序、開發過度、保護不力等原因,我省湖泊數量銳減,面積萎縮,水質惡化,“千湖之省”的美譽已大打折扣。

  統計資料顯示,上世紀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全省100畝以上的湖泊數量,從1332個銳減為843個。雖然80年代以後湖泊萎縮勢頭有所減緩,但總體上仍呈萎縮趨勢。水利普查最新資料顯示,全省5000畝以上湖泊僅剩110個。

  四湖流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因長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但如今,洪湖、長湖面積大幅萎縮,三湖、白露湖已變成了農場,湖泊生命基本終結。

  人不給水出路,水就不給人活路。近年來武漢漬澇頻發,填湖是根本原因之一。武漢市水務局調查數據顯示,50年來,近100個湖泊“人間蒸發”;上世紀80年代以來,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若以平均深度1米計算,被填佔湖泊的蓄水容量,高達2.3億立方米,超過2個東湖的容積。

  湖北省2012年水資源公報顯示,參與評價的26個湖泊中,二類水質湖泊僅1個,評價面積佔2.2%;三類水質湖泊7個,面積佔47.4%;而四類、五類、劣五類水質的湖泊,多達18個,面積佔50.4%,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理念之變讓湖泊經歷坎坷

  “湖泊變遷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熊春茂表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主要矛盾和治水理念的變化,我省湖泊經歷坎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於防洪需要,全省大修涵閘泵站,實施“江湖分家”,切斷江湖聯繫。此舉雖然減輕了水患,但也導致湖泊水體難以置換,自凈能力嚴重衰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先是“以糧為綱、向湖要田”,過度圍湖造田導致湖泊面積嚴重萎縮;而後又發展“湖經濟”,攔汊養殖、圍網放養、投肥養魚,水體過載導致生態嚴重惡化。

  而近10多年來,隨著城鎮化提速,眾多城中湖遭遇厄運,面積被蠶食,岸線被侵佔,有的甚至徹底消失,只留下一個個帶著“湖、汊、橋”等字眼的地名。

  “‘九龍治水’也讓湖泊難治。”熊春茂説,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從事湖泊管理的部門包括水利、農業、環保、林業等,但由哪個部門主管,每個部門具體承擔哪些職責,政府職責如何?過去並不十分明晰,沒有形成湖泊保護的合力。

  千湖碧波路還很長

  立法護湖,刻不容緩。2012年10月1日,歷時16年修訂的《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用法律鐵腕保護湖泊。“責任首先得到落實。”熊春茂介紹,755個列入省級名錄進行保護的湖泊中,有472個被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313個建立“湖(段)長”制。

  治理污染,讓湖泊轉危趨安。省財政落實6959萬元專項資金,支援洪湖拆除圍網,安置補償2500多戶漁民,水草移植重現“洪湖水浪打浪”美景。省水利廳建立湖泊巡查和月報制度,加強涉湖建設項目的監督與管理。

  一系列湖泊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也逐漸展開。洪湖、梁子湖通過種植水草等生物措施,湖泊自凈功能得以提升;武漢內沙湖、鯇子湖、黃石磁湖、咸寧斧頭湖、梓山湖等開展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工程,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條例》雖然對湖泊保護作了原則性規定,但配套的政策、法規還有待跟進。”熊春茂認為,目前缺少國家層面的湖泊保護法規,難以推進湖泊的綜合治理,特別是對跨省湖泊很難實施有效管理;水利部沒有明確湖泊保護經費渠道,穩定的湖泊保護投入機制亟須形成。“保護湖泊,還只是開了個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熊春茂坦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