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遊牧文化種入遊人心田

  • 發佈時間:2014-09-05 07:31:4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鄭驚鴻

  從內蒙古包頭市冒雨驅車2小時抵達達茂旗境內時,正是將黑未黑的傍晚時分,記者近距離感受“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首詩描繪北朝時期陰山腳下那無邊的大草原的遼闊和蒼勁。雨不知何時已經收了,遠處天邊那一抹戀戀不捨的夕陽,給無邊的曠野平添了一份妖嬈神秘。

  草場全面禁牧,牧民變身旅遊業者

  “這就是達茂旗的魅力,我們腳下這片草原,歷史上林胡、樓煩、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眾多遊牧民族在此創造了豐厚的文化,800年前繁華的敖倫蘇木古城遺址也在這裡,達茂旗的面積跟日本差不多,但卻只有不到12萬的人口。”浸濡著草原文化成長的旗委宣傳部副部長秦文秀告訴記者,為保護這片草原,2007年達茂旗率先全國對2357萬畝草場實行全面禁牧,開始大手筆建設“草原休閒之都”,著力挖掘悠久的草原遊牧文化資源,下大力發展草原旅遊業,圍繞繞蜚聲海內外的避暑勝地希拉穆仁草原這個“蒙古人聖地度假村”,引進專業旅遊集團全面綜合開發,打造體現遊牧文化特質的現代旅遊多元發展的産業體系,讓牧民就地變身為旅遊業民,融入與草原生態發展和保護産業鏈中,目前6大差異化的佈局編織起極具魅力的草原文化,2013年全旗遊客達到13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4億元,如今接待遊客、賣自産的特色産品成為2萬多牧民收入的新增長點。

  召開草原論壇,請業界專家把脈

  為把草原優勢做足,充分挖掘歷史悠久的草原文明,在草原變綠的同時讓廣大牧民真正受益,8月29日~9月1日,由達茂旗發起,內蒙古包頭市政府與國家文化産業規劃設計院和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牽手,舉辦首屆“2014國際草原論壇”,來自境內外專家和高校學者、國內草原地區政府官員以及相關産業代表百餘人出席了論壇,成立“國際草原生態保護聯盟”,共同發佈聯合宣言,為草原生態保護制定目標,並就草原生態、文化戰、發展戰略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

  與會專家提出,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與耕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資源一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草原也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牧區農牧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産資料。但目前草原生態退化和惡化程度超過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草原牧民的生産生活水準,落後於城鎮居民,也落後於部分農村居民,在經濟市場化下,民族傳統文化和風情習俗在淡化、變異,我國草原文明面臨嚴峻挑戰,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嚴格保護、科學利用、合理開發草原資源,對維護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推動草原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實行天然草場保護戰略,開展全方位生態補償

  中科院植物所桑衛國研究員説,我國草原總面積約是耕地4倍,林地的3倍,是我國最大的生態系統類型,但在我國2640個自然保護區中,草原草甸類保護區只有40個,數量和面積都偏少,分佈區域也不夠廣泛,對生物資源保護作用有限,目前我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建議國家改進現有草原草甸類保護區發展體系,加強植被、物種、生態系統功能的多種保護目標,建立區域範圍的、國家層面的天然草地保護計劃戰略。

  就中國草原可持續發展,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説,已探明的中國草原生態系統植物8875種,佔陸地植物50%左右,但10~15%的草原野生植物種類受威脅,高出世界平均水準5個百分點。為此要建立草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明確核定承載能力,實行休牧禁牧制度,採取補播改良措施,發展替代産業的修養生息戰略和環境準入戰略,嚴格環境評價,全面清潔生産。要改變草原功能定位,改變草原牧養方式,完善國家政策保障,全方位進行草原生態補償,國家作為補償主體,為生態保護貢獻者、生態破壞的受損者、生態治理過程中的受害者實行政策補償、實物補償、技術補償、資金補償,促使草原生態系統良性迴圈。

  挖掘獨有文化內涵,延伸産業高度厚度

  維護草原的生態系統是草原旅遊的肌體,傳承草原民族文化是草原旅遊的靈魂。旅遊專家北京二外王興斌教授提醒,目前草原旅遊發展普遍存在同質化、缺品牌、基礎差的問題,王教授強調,草原旅遊的根基在草原,主體是牧民,關鍵在市場。草原旅遊發展要因地制宜,要文旅一體化、慢遊休閒化、産品複合化、要素集群化,要讓草原文明自然地滲透到交通、住宿、餐飲等各要素中,以“龍頭企業+牧民家庭”聯營經營機制,內聯京津冀和東三省,外接蒙古國,構建中蒙俄旅遊廊道。

  就農業文化遺産視角下的草原文化和草原牧業發展,中科院自然科學與地理資源所閔慶文教授提出,草原文化是農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草原重要文化遺産地的保護,注重保護好草原的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重視區域特色和草原的水土保持。對於核心的特殊生態功能區、遺址地建立區域保護,在保護上增加投入,增加生態補償資金。建議對希拉穆仁草原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地,建立多方參與機制,探索動態保護途徑。同時,應拓展小眾化、符合生態的高端旅遊市場,注重産品的獨特性開發和服務,延長草原遊牧文化産業鏈的高度、厚度。

  草原文化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蘊含著曆法、醫藥、草木、宗教以及飼養各種牲畜的系列知識,至今依然有其科學、實用和保護價值,而天人合一的理念構成了草原遊牧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合理內核。與會專家呼籲政府應建立研究、保存和管理機構,建立傳統知識數據庫,以挖掘、整理、研究、保護、開發、利用。

  包頭市副市長安潤生表示,國際草原論壇是草原文化走向世界、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起點,各位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將為地區特色畜牧業、特色旅遊業、特色文化産業的發展繁榮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必將推動包頭市草原繁榮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