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離公眾期待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4-09-05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4日下午兩點,離上午國新辦《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情況發佈會結束不足三個小時,網路上相關討論已然炸開了鍋。在新浪微網志上,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以1289萬的閱讀人數榮膺熱門話題第一位。
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用了四個“最”形容這次改革: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複雜的改革。
《實施意見》規定,高考將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看到相關新聞後,已工作多年的李先生在微網志中感慨自己“生不逢時”,他高考時曾經因為偏科與重點高校失之交臂。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小方也“痛説革命家史”:“我們當年其實是被動偏科,高一第二學期就文理分科,使我這個文科生對理科一竅不通。”
邯鄲市第四中學老師王瑞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分文理科給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而學完即考,考一門清一門,對學生來説,等於早考完,早輕鬆,高考的壓力不會像現在一樣全部壓在6月的兩天之中。作為一線的英語老師,王瑞軍認為,多一次英語考試機會,學生考試壓力也會減小。不過,考試方式的調整必然會進一步對高中的課程設置帶來影響。“英語的課程設置應該進行一些調整,以滿足學生英語只考一次和考兩次不同的需求。可以探索開設類似于大學的公共外語課或者英語走班制。”他説。
杜玉波描繪了這次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標遠景:2014年啟動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對於這次改革,不少長期關心教育改革的專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在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過去長期討論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現在方案的出臺是往前邁出了一步,值得肯定。儲朝暉表示,未來的方向一定要有考試立法,招生也要有法律依據,沒有專業的評價主體就形不成規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這是公眾期待已久的高考改革方案。對於改革的具體內容, 他認為,“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較有價值。他建議,在具體操作層面,如果高考後的自主招生,能借鑒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由學校自主提出申請的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自主申請若干所學校,學校獨立進行錄取,學生可以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這就實現了考試招生分離,既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又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
這次改革先在上海浙江開展試點。今年年底,兩地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高二、高三學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不進行試點省份的學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
高考改革不能只囿于考試改革,熊丙奇指出,高考制度改革包括考試製度改革和錄取制度改革,其中錄取制度改革應是核心和靈魂。過去20多年來,我國的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試科目改革、分值改革。“這次錄取制度改革的突破還不多,因此期望上海和浙江在試點時,能在打破集中錄取制度上,有一定的實質進展。” 熊丙奇説。(科技日報北京9月4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