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大校長陳雨露:G20不應該被弱化而應當常態化

  • 發佈時間:2014-09-04 10: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3日-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大金融與綜合增長的世界”,中國經濟網為首席合作媒體。圖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靜 攝

  

  9月3日-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大金融與綜合增長的世界”,中國經濟網為首席合作媒體。圖為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蘇提問。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靜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4日訊(記者 張靜 王蘇)9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雨露在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上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説,全球金融的治理應當有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G20機制不僅不應該被弱化,而應當常態化,並且要提升G20在全球經濟、金融協調方面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只有這樣,全球經濟才能更快地走出危機。

  “大金融理論”是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團隊提出的一個關於危機後的金融理論。陳雨露指出,在過去的400年裏共發生68次較大的金融危 機,綜合分析下來,教訓有三,即金融不能夠過度地自由化;金融不能夠過度地泡沫化;全球化的時代應當有一個好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並由此提出“大金融理 論”的三個核心建議。

  首先,在金融監管的範疇上應當實施全口徑的監管,不管是銀行體系還是資本市場,不管是基礎性的金融産品還是衍生金融産品,不管是場內的交易 還是場外的交易,都應該納入到金融監管的視野當中來,不能讓某一塊的金融市場或者金融業務游離在金融監管的視野之外,不能讓它過度地自由化。否則,將帶來 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其次,在金融的價值觀上,金融應當與實體經濟有機地結合,融為一體。要實現全球經濟的綜合增長,只靠貨幣金融政策是不行的,貨幣金融政策不 僅需要和財政政策協調,也需要和實體經濟的政策協調,必須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必須要解決産業創新的融資需求問題,必須要很好地解決全球大宗商品價 格的不穩定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金融脫離實體經濟,自我迴圈,形成金融的泡沫化。

  最後,全球金融的治理應當有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截止2013年,新興和發展中國家GDP的總量佔全球的比例已達 49.1%,接近一半,今年則有可能超過一半。所以,全球化的問題必須要有全球性的解決方案,G20實際是一個應運而生的新機制,這個機制在這次面向未來 的時候,不僅不應該被弱化而是應當常態化,並且要提升G20在全球經濟、金融協調方面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只有這樣,全球經濟才能更快地走出危機,並且面向 未來取得更加健康的、可持續性的、少危機的增長。

  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9月3-4日在北京舉行,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主題為“大金融與綜合增長的世界”。論壇將討論第二屆G20智庫共同聲明,併發布中國首份G20智庫報告。中國經濟網為此次論壇的首席合作媒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