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切實提高大都市圈發展水準

  • 發佈時間:2014-09-04 05:39: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都市圈是城市化的高級階段。目前,我國已經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其區位發展優勢突出,完全具備成長為世界級大都市圈的潛力。當然,我國大都市圈發展還面臨許多現實難題,需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完善頂層設計,著眼長遠,循序推進

  (一)

  包括都市在內的城市,作為一大文明成果,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寄託著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現實夢想。應該説,從城市出現的那一刻起,到城市裏生活,成為城裏人,就是人們孜孜不倦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

  據悉,最早出現的城市距離今天已有萬年之久。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長河裏,城市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王冠上的寶石。在我國古代,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等城市,無論從人口數量還是從繁華程度上看,與同時期世界其他城市相比,都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以及城市化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後,是與工業化緊密相連的。工業化從根本上重塑了城市的內涵和形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城市化的起步則比西方工業化國家晚了100多年,工業化落伍是中國現代城市落伍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回顧全球的城市發展歷史,特別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的城市化歷史,並且要找出一個詞來概括城市的本質特徵,在我看來,是“聚集”。如果還可以再增加一個詞,那麼我會選擇“組織化”。我以為,這兩個詞既能夠解釋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所在,也能夠解釋城市為人詬病之處。從聚集的角度看,正是通過人口以及人類活動在城市這個相對狹小空間的聚集,人們才可以享受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帶來的各種正收益,這種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不僅對經濟活動和産業佈局具有積極意義,對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提高和供給成本的降低、對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模式的合理化同樣也具有積極影響。

  甘蔗沒有兩頭甜。同時,也正是因為聚集,人們不得不承受交通擁堵、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超負荷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對城市發展來講,僅僅做到規模上、數量上、範圍上的聚集還不夠,城市還需要良好的組織。無論是在不同産業之間、在社會各部門之間,還是在空間形態和內在功能上,都需要良好的組織。有了良好的組織,可以減少城市因為人口及其各類活動聚集帶來的負面影響;沒有良好的組織,這種負面影響不僅得不到有效解決,還會不斷加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這兩方面都有切身的感受。

  (二)

  從一個個城市到一個個大都市圈,是城市化發展的自然進程,也是城市化高級階段的産物。在大都市圈中,聚集和組織已經超出了單一城市的人口、産業、社會活動和治理的範疇,而是以不同規模、不同特點、不同功能的城市為單位在更大空間和更深層次的融合式進行。正如城市給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動力和活力一樣,大都市圈則在更高層次上整合和優化了國家各類資源,推動國家發展活力和競爭力上升到新水準。

  眾所週知,目前,全球已經形成了多個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巨型都市圈,包括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華盛頓都市圈、五大湖都市圈;日本的東京都市圈;英國的倫敦都市圈;法國的大巴黎地區等;除此之外,荷蘭的蘭斯塔德都市圈、德國的萊茵—魯爾都市圈等也很著名。這些都市圈以一個或若干個大城市為核心,形成了經濟和社會活動活躍、功能互補性強的空間圈層結構,成為所屬國家和地區的創新中心和競爭高地,並較大程度地緩解了單一城市人口、資源與人類活動過度聚集而導致的各類城市病。

  中國永遠要做一個學習大國。這同樣受用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大都市圈發展上。因為在這方面,我們是後來者,先進國家已經走過的路、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們有借鑒意義。雖然我國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地理氣候、資源稟賦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但各國人民追求美好城市生活的願望是相同的。具體而言,人們都希望大都市圈在創造物質繁榮的同時,能夠更加兼顧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社會的公平正義、城市治理的井井有條,從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和水準,增強人們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形成和成長、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城市對先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都有客觀規律可依循。向這方面的先進國家學習得對、學習得好,我們就可以少花代價、少走彎路。

  (三)

  在過去30多年裏,我國經歷了持續、快速的城鎮化,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13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3.73%。考慮到我國的人口規模,我們把過去30多年中國的城鎮化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確實是一點也不誇張。正是基於這樣大規模的城鎮化,目前我國已經形成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3個超大規模的都市圈,此外還形成了大大小小10余個規模相對較小的都市圈。在這三大都市圈及其周邊地區,聚集了上億人口。這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所在區域90%以上的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和區位發展優勢,具備成長為世界級大都市圈的潛力。

  從世界級大都市圈發展的要求來看,我國三大都市圈的發展既面臨一些現實難題,也有不少有利條件。就難題而言,不僅表現為嚴峻的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惡化,也表現為行政手段對市場配置資源的干預和約束,以及當前發展階段所設定的資金、人力、技術、經驗、管理等因素限制,這一切都對城鎮化進程管理和大都市圈治理形成了較大的約束。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我國大都市圈發展的有利條件。首先,從制度上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並突出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各項改革舉措密集出臺,在財政、土地、戶籍、人口、社會保障、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制度突破,都有利於大都市圈發展。其次,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雖然目前我國經濟遇到了一些壓力,但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正在主動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這一切無疑會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無疑會為新型城鎮化和大都市圈發展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第三,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尤其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巨大改善,為大都市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硬體和軟體支撐。第四,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和樹立起科學發展理念,加強了同國外的相關經驗交流,深化了對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認識,這為我們提高大都市圈發展水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

  正是綜合考慮了各種有利因素和現實難題,我們得出一個基本結論:中國大都市圈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各方面堅持不懈地付出艱辛努力。我們要發揚釘釘子精神,穩紮穩打地推進大都市圈發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科學發揮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既要讓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讓各類要素充分自由流動和組合,激發經濟和社會的活力;也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場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完善頂層設計,著眼長遠,克服各種市場失靈,著重做好大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交通為切入點完善支撐都市圈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通過制度改革打破行政邊界對資源要素流動的阻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